时令悄然滑入初夏,山林褪去了春日那层娇嫩的鹅黄浅绿,换上了深沉而浓郁的墨绿衣衫。椴树花开得正盛,甜腻的香气弥漫在空气里,引得蜂蝶忙碌不休。河套水涨了起来,哗啦啦地唱着欢快的歌谣。就在这万物勃发、生机最盛的时节,草北屯迎来了一年之中最为隆重和神圣的日子——祭祀山神。
今年的山神祭,与往年相比,似乎格外不同。那种不同,并非体现在仪式流程有多么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一种微妙而深刻的气息变化,一种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同时,悄然融入新时代印记的尝试。
祭典的前几天,合作社就放了假,全屯都沉浸在一种忙碌而庄严的准备氛围中。男人们负责最重的体力活:宰杀合作社集体出资购买、用作主要祭品的肥猪和山羊。猪要选通体乌黑、膘肥体壮的“乌云盖雪”,羊要选角盘得周正、毛色纯白的公羊,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代表着对山神最高的敬意。女人们则忙着蒸制用来供奉的雪白馒头,准备各色果品、自家酿的米酒,以及清洗祭祀用的器皿。孩子们也被分派了任务,去林边采集最新鲜的艾草和松枝,用来装点祭台。
合作社的院子里,临时搭建起了巨大的灶台,大铁锅里翻滚着开水,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蒸腾的热气和松枝的清香,混合成一种奇特而肃穆的味道。曹德海作为屯里最年长、最有威望的老猎人,是这次祭典当仁不让的主祭。他换上了一身虽然旧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的深蓝色土布褂子,神情庄重,指挥着众人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要求严格按照古礼进行,不容丝毫差错。
然而,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摆上祭台的供品,除了传统必备的三牲(猪头、羊头、公鸡)、五谷、山果之外,还多了几样新奇的东西。
在祭台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参园今年收获的最大、形态最好的一支园参,用红丝线轻轻系着,参须舒展,仿佛带着泥土的灵性。这是曹大林的主意,他说:“山神爷赐给咱们这片宝地,让咱们能种参致富,这第一支成型的‘财富’,理当敬献给山神爷。”
alongside the traditional offerings, there was also a small, neatly wrapped packet placed respectfully to the side. It contained the first笔实实在在的、由旅游接待带来的集体收入中的一部分现金,用红纸封着,上面写着“旅游初成,敬谢山恩”的字样。这是秋菊和几位参与接待的社员共同提议的,她们觉得,这条新路子的开启,离不开大山的馈赠和庇护。
甚至,刘二愣子还把他那台宝贝“红星”牌收音机也抱了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供桌下首,他说要让山神爷也听听“外面的动静”,知道咱们草北屯跟以前不一样了。
这些新增加的供品,无声地诉说着草北屯这一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标志着从过去单纯依赖狩猎和原始采集,向种植、旅游等多元化发展的转型。它们与传统供品并列,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仿佛在向冥冥中的山神汇报着这片土地上子民们新的努力和收获。
祭祀的吉时选在日出时分。当天光刚刚撕破东方的鱼肚白,将第一缕金辉洒向群山之巅时,全屯男女老少,皆已沐浴更衣,聚集在屯子后山那座不知屹立了多少年、被奉为山神象征的古老巨石前。巨石下,祭台早已布置妥当,香烟缭绕,松枝苍翠。
曹德海站在祭台最前方,苍老而洪亮的声音划破了黎明的寂静,他带领着众人,唱起了那首不知传了多少代、腔调古朴苍凉的《劝山调》:
“开山——啰——”
“各路仙家——让条道——”
“山神爷——在上——”
“受俺草北屯——老少爷们儿——一拜——!”
随着他的领唱,身后黑压压的人群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向着古老的巨石和莽莽群山,虔诚地叩首。男人们神色肃穆,女们们眼神敬畏,连最调皮的孩子此刻也安静下来,学着大人的样子,小脸上满是庄重。
曹德海的唱词,在遵循古调的基础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仅仅祈求狩猎顺利、入山平安,那苍凉而充满力量的嗓音,在群山间回荡,增添了新的内容:
“老林子哎——你疼一疼——娃崽们——”
“赐俺风调雨顺——参苗壮——”
“赐俺客来八方——日子旺——”
“佑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佑俺子孙后代——永享安康——!”
这新的唱词,是曹德海和曹大林、老会计几人反复斟酌后定下的。它既保留了传统祭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祈求,更融入了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以及子孙福祉的殷切期盼。这不仅仅是词句的改变,更是草北屯人集体意识的一次升华,是他们对与脚下这片土地关系重新审视和定位的宣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