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凶险异常,"明空担忧地说,"万一落入圈套,后果不堪设想。"
翠儿也忧心忡忡:"少爷,我总觉得此事有些蹊跷。那刘师爷为何知道令尊与陈知府的旧事?若是官府真心要为令尊平反,为何不光明正大地传唤?"
张明远何尝不知其中风险,但他别无选择:"我已没有退路。若陈知府真是清官,愿意为家父平反,那便是我唯一的希望。即便有危险,我也必须一试。"
明空沉思片刻,说:"若公子执意前往,老衲有一计。明日你与翠儿乔装成一对夫妻,我扮作你们的仆人。进城后,我会先行探路,确认安全后再让你们进城。"
第二日一早,三人乔装打扮,明空扮作老仆,张明远和翠儿扮作夫妻,一同前往扬州府衙。路上,明空不断观察四周情况,确认没有埋伏。
到达府衙时,刘师爷已在门口等候。他引领三人进入府衙后院的一处密室。密室内,一位五十多岁的官员正在等候。他身穿便服,面容清癯,见到张明远后,起身相迎。
"老夫便是扬州知府陈明远。"官员说道,"久闻张广泰大人的贤名,今日得见令郎,实乃荣幸。"
张明远心中疑惑:这位知府竟与自己同名同姓?他不动声色地行了一礼:"下官张明远,见过陈大人。"
陈知府笑道:"免礼。令尊与我曾是至交好友,他生前常与我谈论盐务之事。他为人正直,心系百姓,实在是个难得的好官。"
张明远强忍泪水:"家父去世多年,生前蒙冤受屈,下官一直想查明真相,还家父一个清白。"
陈知府叹息一声:"令尊的冤屈,老夫也有所耳闻。只是官场险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想管就能管的。"
张明远心中一动:"大人此言何意?"
陈知府压低声音:"近年来,朝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加强对盐务的管理。朱轼等人为维护既得利益,不惜诬陷忠良。令尊的死,与此密切相关。"
张明远握紧拳头:"家父生前曾收到一封匿名信,威胁他继续缴纳'保护费',否则就揭发他与盐枭勾结。家父不知如何是好,最终选择了沉默。"
陈知府点点头:"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令尊若真与盐枭有勾结,为何要沉默?若他清白无辜,又为何不敢申辩?这背后必有隐情。"
"家父临终前让我按信中所言行事,可那封信我已经遗失。"张明远懊悔地说。
陈知府沉思片刻:"老夫倒是有个建议。不如这样,你将知道的一切都写下来,由老夫呈报朝廷。同时,老夫也会派人调查此事。若能查明真相,令尊的冤屈自可昭雪。"
张明远犹豫片刻,最终决定相信陈知府。他开始详细叙述父亲的一生,以及与盐枭会的纠葛。陈知府认真记录,不时询问细节。
谈话持续了一整日。傍晚时分,刘师爷送来茶点。张明远警觉地发现,茶水中似乎飘着一股淡淡的香味。他想起翠儿曾提醒他,官府常用迷药对付犯人,于是借口更衣,悄悄拉翠儿到一旁。
"这茶水有问题。"张明远低声警告翠儿。
翠儿点点头,两人假装喝下茶水,实则将茶杯放在桌上,并未饮用。谈话结束后,刘师爷将他们送回密室休息。
夜深人静,张明远和翠儿假装熟睡。果然,不一会儿,刘师爷和几个衙役悄悄进入密室,准备将他们拿下。
就在此时,密室的门突然被一脚踹开,明空和尚手持禅杖,拦住了去路。与此同时,陈知府带着官兵冲了进来。
"大胆狂徒,竟敢设下圈套陷害忠良之后!"陈知府怒喝道。
刘师爷大惊失色:"陈大人,您这是......"
陈知府冷笑一声:"刘师爷,你假扮我给张公子写信,又在其茶水中下药,意欲何为?"
刘师爷扑通跪地:"大人饶命!是朱轼大人的管家李忠指使的!他们得知张公子来扬州寻人,便设计陷害,想夺取那张账簿。"
陈知府厉声道:"带下去审问!"
李忠等人被制服后,陈知府转向张明远:"张公子,事已至此,你应当明白,你父亲当年的选择是多么正确。朱轼一伙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不惜诬陷忠良。你父亲若不是忍辱负重,恐怕早已身首异处。"
张明远恍然大悟:"难怪父亲生前总是忧心忡忡,原来如此!"
陈知府接着说:"朱轼一伙不仅贪污受贿,还勾结盐枭,操控盐价,鱼肉百姓。你父亲发现账簿后,他们便动了杀心。你祖父、曾祖父接连遇害,都是他们的手笔。"
张明远悲愤交加:"这些人面兽心的畜生,若不将他们绳之以法,我死不瞑目!"
陈知府郑重地说:"张公子放心,老夫已将此事奏报朝廷。皇上圣明,定会明察秋毫。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账簿和证据,等待时机成熟,再公之于众。"
接下来的日子,张明远和翠儿在栖霞寺安心住下。陈知府派人暗中保护他们,同时收集朱轼一伙的罪证。明空和尚也利用自己在江湖中的人脉,为张明远提供帮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间千盏灯:风月无边的古老回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人间千盏灯:风月无边的古老回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