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心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天刚蒙蒙亮,杨进京就起床了。
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从樟木箱里取出两百块钱揣进内兜。
刚推开房门,就看见雪梅已经站在院子里,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这么早?"杨进京有些意外。
雪梅腼腆地笑了:"怕...怕耽误爹的正事。"
杨进京心头一暖。
多懂事的闺女啊,上辈子他怎么就瞎了眼?
父女俩踩着晨露出了村。
路上遇到几个早起的村民,都好奇地打量这对组合——杨队长带着闺女去县里,这可是新鲜事。
"爹,咱们...咱们坐车吗?"走到村口,雪梅小声问。
杨进京这才想起,雪梅现在还没去过县里,最远就是到过公社。
"坐,去前面路口等班车。"
半小时后,一辆破旧的长途客车晃晃悠悠地开来。
杨进京花了一块二毛钱买了票,和雪梅挤在最后一排。
车厢里弥漫着烟味、汗味和鸡屎味——有个老乡拎了两只活鸡。
雪梅紧挨着父亲坐着,眼睛却一直盯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像个第一次见到世界的小孩。
杨进京心里又是一酸。
上辈子雪梅十七岁就嫁人了,这辈子他要让她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县城比记忆中还要简陋。
低矮的平房,尘土飞扬的街道,偶尔驶过的自行车和拖拉机。
但在1983年,这已经是方圆几十里最繁华的地方了。
"先去供销社。"杨进京领着女儿穿过嘈杂的集市。
供销社的玻璃柜台里摆着各式商品,从暖水瓶到搪瓷盆,从布料到手电筒。
雪梅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却不敢乱看,只紧紧跟在父亲身后。
"同志,拿个书包。"杨进京对售货员说。
售货员是个烫着卷发的年轻姑娘,懒洋洋地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几个布包:"那个绿的八块五,蓝的七块二。"
杨进京选了蓝色帆布书包,又买了两个笔记本、一支英雄钢笔和一瓶蓝黑墨水。
雪梅抱着这些新东西,手都在发抖。
"爹...太贵了..."她小声说。
"不贵。"杨进京又扯了几尺上海的确良布,"让你娘给你做身新衣裳。"
走出供销社,杨进京看见路边有个卖汽水的小摊。
玻璃瓶装的桔子汽水,一瓶一毛五。
"喝过吗?"他问雪梅。
雪梅摇摇头,眼睛却盯着那些冒着气泡的橙色液体。
杨进京买了两瓶,递给女儿一瓶。
雪梅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被气泡呛得直咳嗽,却马上又喝了一口,眼睛亮得像星星。
"甜不甜?"杨进京笑着问。
"甜!"雪梅用力点头,嘴角沾着汽水沫。
看着女儿单纯的笑容,杨进京暗自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让她过上甜日子。
买完东西,杨进京带着雪梅去了县革委会大院。
下午的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关于分田到户后的农业发展问题。
"爹,我...我在外面等吧?"雪梅紧张地看着门口站岗的民兵。
"不用,跟我进去。"杨进京亮出会议通知,"我闺女,来县里买书,没处去。"
民兵看了看衣着朴素的雪梅,点点头放行了。
杨进京把雪梅安排在会议室最后一排,自己则坐到前排。
会议很枯燥,主要是各公社汇报分地情况。
轮到杨进京做典型发言时,他结合上辈子的经验,提出了几条建议:一是预留集体用地发展副业;二是鼓励有想法的农民联合起来,自己组织成立农机合作社;三是鼓励有技术的社员搞专业承包。
"这位同志说得很好啊!"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众人回头,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干部站在那里,身边跟着几个秘书模样的人。
"赵县长!"主持会议的农业局长赶紧站起来。
杨进京心头一跳。
赵国强县长,上辈子后来升到了省里,是个真正干实事的好官。
"刚好路过,听听基层同志的意见。"赵县长走到杨进京身边,"这位是?"
"城关镇东八里庄生产队长杨进京。"农业局长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材料,介绍道。
"杨队长很有见地嘛!"赵县长拍拍杨进京肩膀,"你说的农民自己组建农机合作社,正是县里下一步要推的重点。"
杨进京趁机又提了几条建议,包括发展经济作物和建立农技培训班。
赵县长越听越感兴趣,最后竟拉着他单独聊了半小时。
"老杨啊,你有这样的眼光,窝在生产队可惜了。"
临走时,赵县长说,"考虑下来县里工作不?农业局下面的一些口,正缺你这样的实干家。"
杨进京谦虚了几句,心里却有了打算。
上辈子他因为家庭拖累,错过了好几次发大财的机会。
这辈子,他要抓住每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