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直接提拔重用没有根基的底层军官,我们有办法;今圣提拔与国同庥的武勋,我们真没有办法。所以,”
费宏总结道:“目前让杨邃庵入阁更合,他可以提拔昔日旧部武将进京营,反过来掺沙子。希望你们师徒识大体顾大局,相忍为国,不要跟杨邃庵争入阁。”
杨植沉思良久,抬起头来见费宏和蔼可亲地看着他。
“费首辅,所谓的太子老师云云,都是未来的画饼。今圣纳一后二妃已有三年,迄今无一子一女。指不定今圣与武宗一样,无法生育,到时候又从外面来个宗藩继承大统,晚辈就像李廷相学士靠边站。
所以,晚辈不想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画饼,放弃眼前的功名利禄。”
武宗死后,翰林院被小小地清洗过一次,本来十有八九能入阁的翰林学士李廷相被打发任南京吏部侍郎,从此消失在政坛。
“这……”,费宏沉吟一下道:“你说的话有道理。那今年让杨邃庵、罗整庵都入阁吧,老夫回老家休养,杨邃庵为首辅。”
杨植感激道:“费首辅义薄云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晚辈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费宏摆摆手道:“都是自己人,当首辅太累,老夫也想休养几年,回乡调理身体。
那杨邃庵的根基亦在东南,与罗整庵都是自己人。树人,你未来的前途不在杨邃庵之下,赣吴浙闽四地利益一体,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本。”
元旦过后,嘉靖对于《大礼集议》非常满意,令人将其刊印出来,赐予每个宗藩一本,又让各地官府印刷出版,并诏令中外曰:“现在大礼已定,从今往后,凡是假言陈奏者,必罪不宥。”
经内阁批准,席书加衔少保,罗钦顺加衔太子少傅,杨植兼了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另外还有一些支持嘉靖的外围官员附名于编书,也鸡犬升天。
新年后朝堂的第一炮由兵科给事中夏言打响。他上了一份奏疏指斥郭勋、阎洪,说京营武备废弛人浮于事,郭、阎二人罪不可恕,嘉靖将奏疏转发兵部、京营提督府。
郭勋急忙找到杨植:“大侄子,你帮伯父我分析一下,这是圣上的意思,还是夏言的意思,或者是文官们的意思?”
杨植在院中踱步,半晌后道:“伯父你先上疏自辩,云夜不能寐,痛心疾首。先承认夏言所云皆是事实,京营积弊由来已久,自上任以来,已尽力补偏救弊重整士气!但武将的人事权不在提督府,朝廷授武职过滥,不合格的武官多充塞京营,严重影响京营风气!
请朝廷派兵部之外、侍郎级别的大臣前往兵部,主持京营整顿工作。臣不胜惶恐,上疏请辞十二团营提督。”
郭勋琢磨一会,忧心忡忡道:“我不会弄假成真吧?如果其他的科道言官一拥而上,落井下石怎么办?”
“伯父有议礼之功,圣上是个念旧情的人,只要他还能控制朝政,你就没有事。一旦张璁、桂萼、方献夫全部离开朝堂,你就要马上辞职保命。”
郭勋伤感道:“连你也保不住我吗?”
“伯父,我现在才是侍讲学士!
你别急,小侄去找大司马问问情况,看看他知不知道内情。”
兵部尚书李钺百忙之中,在办公室里接待了杨植:“你是不是为夏言而来?”
杨植震惊道:“大司马明见万里,果然晚辈无所遁形!
实不相瞒,是大伯父托我来打听一下,那奏疏是夏言独走?还是朝臣想敲打武勋、御马监?如果两者皆非,那有可能是圣上投石问路,因势利导,进一步掌控十二团营!”
李钺皱起眉头陷入沉思,沉默一会道:“后生可畏!你能想到这么深,果然大家没有看错你!说说你的想法!”
“无论怎么说,我们不揣测夏桂洲的奏疏目的,只看这个奏疏的效果:它必然会让圣上对京营进行重整。
开国靖难的勋贵很多,如果圣上挑选其中落魄已久的勋贵去提督各个团营,趁机掌握京营军权,那圣上只须中旨即可调团营戒严京师,谁还制得住他?”
李钺稍一思索,问道:“你的意思是:保持现状,让武定侯继续提督比较有利?”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毕竟武定侯是我的大伯,他有事会跟我商量,咱们就都能知道。”
李钺非常满意,神态放松下来,喝口茶身子往向一靠,悠悠说道:“夏桂洲的弹劾,是他自己写的,表达的是他的意思。不过他事先关白过内阁,内阁认为并无不妥。”
见杨植面露惊讶之色,李钺解释道:“正德十五年,杨廷和相公要求科道弹劾之前,让内阁预先得闻。这几年来有些言官逐渐遵从,恐怕日后此事会成为常例。”
大明政治往往遵循先例。今后不但科道的弹劾,乃至六部有需要跨部门协调的政务先要让内阁知道,而且皇帝的决策要先与内阁商量。
长此以往,内阁权势会越来越重,超过唐朝三省的丞相们,内阁从此摆脱大秘的定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