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鸾记

桫椤双树

首页 >> 紫鸾记 >> 紫鸾记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 汉乡 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1627崛起南海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唐人的餐桌 佣兵1929 从军行 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 
紫鸾记 桫椤双树 - 紫鸾记全文阅读 - 紫鸾记txt下载 - 紫鸾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百零四回 菩提院中烟锁重楼 浮屠塔下烛摇妍影

上一章书 页下一页阅读记录

第百零四回 菩提院中烟锁重楼 浮屠塔下烛摇妍影

武德四年,二月初,周桥城。这一日,夏王窦建德着朱红蟒服,挂紫绶,配金冠,昂首阔步登上城中军议大殿,还一副精神抖擞,踌躇满志模样,毕竟周桥新破,曹州济阴骁贼孟海公俯首称臣,山东连城百余皆纳为己有,是役大胜确实振奋人心。如今再回想自己出身贫寒,亡命半生,于大业八年从军征辽,又先后追随孙安祖、高士达起义反隋,直至最终自立为王、称霸河北,全是凭籍自己胆识武艺而杀出来的一条血路,也难免他有些沾沾自喜,脸上不禁露出一副得意神色,脑海中亦泛起逐鹿中原之念。

而今日众将集聚一堂,还正议的是东都战事。原来自年前八月秦王李世民挂帅征东,出兵围攻洛阳以来,豫州战事胶着不下,但王世充始终处于被动防守之窘境。眼下东都受困日久,余粮渐少,士心渐散,已是岌岌可危,王世充三番五次派来使者,许以厚利,乞请援兵,且此次又有郑使来谒,传王世充之言道:“但破唐之后,夏统东都河洛,北至并汾,南尽扬越,郑取长安蒲绛以西及蜀汉荆襄之境,二分天下,并以夏为兄长之国。”王世充连洛阳都甘愿献让,看来也是被李唐逼到绝路上了。

窦建德听罢郑使之言,又遣人领其退堂等候回复,而后于众人说道:“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孤得河北,成鼎足之势。王世充与孤虽有旧隙,可今若作壁上观,只怕但逢唐并郑地,孤亦难独立以抗之。众卿于此有何高见?”言方毕,国子监祭酒凌敬出列说道:“夏王,唐郑僵持,此刻纵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更鸣鼓建旗,踰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如此有三利,可解郑围!”窦建德说道:“愿闻其详。”凌敬又继续说道:“唐军主力皆在豫州,若我等度太行山西进逼关中,一则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则拓地收众,形势益强;三则长安震骇,郑围自解。”这分明就是个“围魏救赵”之策,但窦建德并不在意王世充死活,只是想趁此役之机问鼎中原,他听了凌敬这一席话,还沉吟不语。中书侍郎刘斌见状,便上来说道:“唐军举兵临郑,自秋涉冬,郑地日蹙,势必难以久支,而唐军亦师老兵疲,锐气销尽。若此刻发兵助郑,夏击其外,郑攻其内,表里相应,必破唐军。唐师即败,可徐观其变而取郑地,再并二国之兵,乘胜进取关中,则天下可定!”此话恰说到人心坎里,窦建德当即大悦,拍案赞道:“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一石二鸟之计,实在妙不可言。”话音刚落,凌敬却还来说道:“趁唐国空虚,连营渐进取山北,继而抄袭关中,唐势必解郑围而回师以自救,趁其还兵则可以逸待劳而击之,亦可破敌。夏王若迎其兵锋而去,劳师费财,只怕事倍功半,痛失好局。”救郑并非出自本意,窦建德只想着争夺天下,他心意已决,只摆手一笑道:“唐军久战不下,何来兵锋可言!”说着他猛然起身,色容肃厉,又义正言辞而道:“孤既决意救郑,今郑倒悬,亡在旦夕,孤弃之而去,是畏敌而去信义也,此万万不可!”

窦建德执意正面进攻唐军,而其麾下众将犹存克取周桥之余威,也是热情高涨,纷纷请缨出战。打铁需趁热,次日一早,窦建德即点起兵马三十万,任汉东郡公刘黑闼为副帅,以孟海公、徐圆朗部为先锋,召大将苏定方督水师溯河西上,大军水路并进,取道荥阳,直逼虎牢关去。夏军一路往西,声势浩荡,至是月二十一日,于郑行台仆射韩洪接应之下过滑州,后渡济、汴二水,陷管州,击杀唐刺史郭士安,抵荥阳,其先锋人马已至东广武下寨,眼看便要来扣虎牢关城大门。

窦建德挥师进军虎牢关,王世充得之,欣喜若狂。原来东都受困数月来,郑军每况愈下,王世充不得不弃青城宫、月城,而集中全部兵力独守洛阳。但眼下眉睫之祸,还是东都城中食尽粮断,绢一匹值粟三升,布一匹值盐一升,而服饰珍玩,更是贱如土芥。至于城中百姓,把草根木叶都已嚼尽,竟然相与澄取浮泥,投米屑作饼食之,以至于病者不计其数,死者相枕倚道,这一副凄惨之状,乃自太和十八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来,从未有过。此情此景,已令王世充心力交瘁,绝望至极,几度意欲出城请降,而就这时,求神告佛,终于求得夏王三十万雄兵来援,无疑又令其看到一线生机。

而与此同时,李世民已移身青城宫督指战事。这一晚得报窦建德西进,三军将士个个愁眉锁眼,忧形于色,李世民也顾不得休息,连夜召集众将,紧急商讨对策。诸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却皆是请避夏军锋锐,提议罢兵班师,萧瑀、屈突通亦替众将士来谏道:“郑军凭守坚城,未易猝拔,夏军席胜而来,锋锐气盛。今我军疲老,腹背受敌,留守此处,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李世民缄口不言,闭目凝思,一想到先前破薛氏、平刘宋,皆是马到功成,当下要他空手而归,又岂能令人甘心。但军中将士疲惫思归,反战情绪日益高涨,他也不能独断专行,如此看来,暂退新安,籍函谷关守住阵脚再做打算,似乎是万全之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紫鸾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紫鸾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