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正说道:“殿下言重了,小孩子天性如此。”
朱宝云一直安静地坐在徐妙云身边,忽闪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说道:“骆大人,福州这里好美,很多好吃的?”
骆正微笑着回答道:“小公主,福州自然是美的,有山有水,还有许多好吃好玩的。”
众人皆笑了起来,气氛也随之轻松了许多。于是骆正大人与朱棣接下来聊天没有了原来的拘朱棣轻抿一口茶,目光温和地说:“骆大人,本王在来的路上,见这城中街道整洁,商铺林立,百姓们皆是神色欣然,此等景象,定是您治理有方啊。”
骆正微微欠身,说道:“殿下,福州能有今日之貌,全赖百姓们勤劳肯干,下官只是在其中略作引导。”
朱棣点了点头,问道:“那骆大人在农业方面,可有什么独到之策?”
骆正沉思片刻,答道:“殿下,下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并引进了新的耕种技术和优良的作物品种。同时,还组织了农会,让经验丰富的老农传授耕种之法,如此一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百姓们的温饱得以保障。”
朱棣听得专注,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此乃良策。那商业方面呢?”
骆正说道:“下官降低了商业赋税,规范了市场秩序,打击了不法商贩,为商家创造了一个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如今,福州的贸易日益繁荣,不仅本地物产畅销,外地的货物也纷纷涌入。”
这时,朱高炽好奇地插话道:“骆大人,那百姓的教育问题,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骆正看向朱高炽,微笑着回答:“世子,下官在城中增建了多所学堂,不仅聘请了饱学之士授课,还对贫困学子给予资助,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朱高煦也凑过来问道:“那有没有教武艺的地方呀?”
骆正笑了笑:“二公子,城中也设有武馆,供有志之士习武强身。”
朱棣看着孩子们与骆正的交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徐妙云轻轻开口:“骆大人,听闻福州的医疗也有所改善,不知您采取了何种措施?”
骆正说道:“王妃,下官招募了各地的名医,在城中开设了医馆,还组织郎中下乡为百姓义诊。此外,下官还命人编写了简单的医书,向百姓普及一些常见病症的防治之法。”
朱棣赞叹道:“骆大人考虑得如此周全,实乃百姓之福。”
骆正连忙说道:“殿下过奖,下官不敢居功。只是这治理之事,千头万绪,下官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殿下指点。”
朱棣摆了摆手:“骆大人切莫过谦,本王此次前来,也是希望能从您这里汲取经验。”
徐妙云说道:“骆大人,不知在民生保障方面,您还有何举措?比如对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
骆正回道:“王妃,下官设立了善堂,收留孤寡老人,为他们提供衣食住所。对于贫困家庭,给予一定的救济粮和银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朱高煦眨着大眼睛说道:“骆大人,我觉得福州真好,大家都很开心。”
众人都被朱高煦的童言童语逗笑,气氛更加温馨。
朱棣感慨地说:“骆大人,您的这些作为,让本王深受启发。若天下官员皆能如您这般用心治理,百姓何愁不幸福安康。”
骆正郑重说道:“殿下,下官定当继续努力,不负朝廷和百姓的期望。”
在福州城骆正的府邸中,朱棣、徐妙云带着孩子们与骆正相谈甚欢,话题逐渐从福州的民生治理转向了国家的治理之道。
骆正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而郑重地说道:“殿下,能与您探讨国家治理之策,实乃下官之幸。以殿下之雄才大略,未来若主理国政,当以民生为本,重视农业之发展。农乃国之根本,需保障农田水利之建设,鼓励农耕技术之革新,确保粮食之充足,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倾听着。
骆正继续说道:“再者,商业之繁荣亦不可忽视。适度放宽商业政策,促进贸易往来,既能充盈国库,又可增添市井之活力。但需严格监管,以防奸商谋利,扰乱市场秩序。”
他顿了顿,接着说:“教育乃兴国之基石,广设学府,培育人才,方能为国家之长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之动力。不仅要注重儒家经典之传授,亦当鼓励技艺之学,培养多方面之能才。”
朱棣若有所思,说道:“骆大人所言在理。”
骆正神色愈加恳切:“殿下,律法之公正亦至关重要。律法当严明,执法当公正,不可使权贵凌驾于律法之上,亦不可让平民蒙冤受屈。如此,方能使民心归顺,社会安定。”
“还有,军事力量乃国家之保障。需加强军备,训练精兵良将,以保疆土之完整,护百姓之安宁。但军事行动当谨慎,非万不得已,不轻启战端,以免百姓受苦。”骆正目光坚定地看向朱棣。
徐妙云在一旁轻轻点头,说道:“骆大人考虑得甚是周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