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曾到京师求学。
主要学习毛诗、尚书和左氏春秋。
十二岁时,母丧返家守孝。
十五岁时,父亲病逝。
留下八岁的诸葛亮和不足两岁的异母幼弟诸葛均。
这近一年来,诸葛瑾没有退缩。
他毅然接受命运的考验。
他照顾幼弟,服侍继母恭谨守礼,颇有长子风范。
他为自己取字子瑜。
意为像美玉一样有光彩。
可见诸葛瑾不甘于平庸。
不过现实毕竟是现实。
光有一腔热血,却无半点谋生手段是不行的。
光是父亲后事就不是他能处理得了的。
好在有叔父诸葛玄出手。
不然如何能想像。
一个未满弱冠的少年郎。
要如何才能担负起父亲后事和寡母幼弟的生计呀?!
诸葛亮之上还有两位姐姐。
长姐生于永康元年,已经嫁给南郡蒯祺。
当年兄长诸葛瑾在叔叔诸葛玄的陪护下,到京师游学。
走的正是姐夫蒯祺的路子。
要知道中平元年。
蒯祺的叔叔蒯越。
正是大将军何进的东曹掾。
再加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丞。
先祖诸葛丰是前汉司隶校尉。
所以诸葛氏与剻氏两家联姻。
也就门当户对,顺理成章了。
二姐生于熹平末。
还未及笄。
协助继母照顾幼弟诸葛均。
她只希望能嫁个好人,有个好归宿。
最好还能对娘家一些帮助。
这样她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诸葛亮自己。
此时正是连狗都嫌的年纪。
他成天搞东搞西。
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让他们家过上好日子。
他最佩服的也是那些能让人过上好日子的人。
比如管仲,乐毅。
既能富民,又能强国。
董先站在诸葛宅院门前。
听着莫申的简介。
不由有些迟疑。
这样贸然上门。
能有作用吗?
诸葛玄的老派保守作风。
诸葛瑾的家族责任。
而自己看中的诸葛亮。
还只是一名九岁孩童。
莫申汇报完。
便安静地站立一旁。
身后的亲卫连,把周围都堵得严严实实。
现场鸦雀无声。
大家都在等着董先发号施令。
但诸葛家的邻居就不一样了。
现在时局不稳。
突然来了一大堆膀大腰圆的壮士。
二话不说。
围住诸葛宅院。
这让他们纷纷议论。
看这些人的装扮。
整齐划一。
令行禁止。
为首者更是万众瞩目。
地位应该不凡。
是诸葛氏得罪什么人啦?
还是被什么人看中了?
闲言四起。
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甚至说是诸葛亮的二姐被人看上了。
人家上门抢亲。
董先站了不知多久。
如果不算先前商队登门。
这只能算是自己一顾诸葛。
进去吗?
但先前诸葛玄的态度摆在那里。
这次大概率还是不行。
不过自己如今可是灵丘侯,并州牧,征北将军,持节钺。
可不是普通百工起步,商贾兴家的代表了。
会不会有一丝丝改变呢?
不进去吧?
但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
不就是为了见出师表的作者一面吗?
诸葛孔明。
这个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代表人物。
值得自己走这一遭的。
想到这。
董先心中好像有了主心骨一样。
对呀。
管他的。
能不能招揽到另说。
但见一见蜀汉千古丞相一眼。
尤其是九岁时的模样。
这一趟也是物超所值。
董先这才让莫申上前拍门。
果不其然。
来开门的正是身高五尺的九岁总角小儿。
可以看出,他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还有些气喘吁吁。
甚至还摔了一跤。
这不膝盖上还沾着院子的土。
透过打开的门。
向里望去。
小院不小。
可能是诸葛珪在郡丞任上所置办的。
还带着办完丧事后的标志。
里面到处是成捆的麻杆。
孩童见院外黑压压的壮士。
不由有些惊恐。
但他仍然沉着地行礼,并问道:
“诸位,所来何事?是否要找家叔?”
莫申上前一步。
将怀中抱着的野鸡送给孩童。
然后,拱手对着孩童行礼:
“我们是董氏综合经营集团的人。”
“冒昧登门打扰,是想问一下定制的绳子可编结好了?”
孩童接过野鸡。
然后听了莫申的话。
想了想,有些疑惑。
的确,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这董氏综合经营集团。
经常到自己家里来采购。
什么织的布,编的筐,捻的绳,做的蓑衣斗笠等等。
但今天这礼节也太正式了吧。
要知道登门拜访送见面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并汉请大家收藏:(m.20xs.org)并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