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是朝廷的东西,他们也不敢打什么主意。毕竟别说是现在的赵璨,就是以前性格比较温和的先帝,也不可能容忍有人挑衅皇室的权威。
不过朝廷吃肉,他们跟着喝一点汤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嘛!
所以就在使臣的队伍入京之后不久,江南那边上了一封奏折,引起了赵璨的注意。
江南商业发达,商家们自然也比别处更有钱。钱和权又一向联系紧密,他们跟江南官场的关系,可想而知。所以这一次江南送上来的这封奏折,就是替这些商户们转达他们的意思。
“江南的商人们想要组织船队,跟官船一起出海做生意?”平安听到赵璨转达的内容,有些惊讶,不过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商人从来都是嗅觉最为敏锐的一群人,哪里能够挣钱,哪里就有他们。不管当地到底是富庶还是贫瘠,反正只要有利润就可以了。
所以这一次朝廷赚了那么多的钱,自然也让他们眼红,想要分一杯羹了。
赵璨关注的是开这个口的人是江南巡抚,可见江南这些商人们的能量之大,就连自己朝中的重臣,二品大员,也会被他们说动,为他们说话。
其实这一点,赵璨当然不是第一个注意到的人,实际上,江南重商的风气由来已久,早在大楚立国之前,就已经是这样了。
而且这些商人们最为油滑,当初大楚从东南洛州起家,征战了大半个大楚,最终立国,战火实际上始终没有蔓延到江南,因为他们见势不可为,早早就表示了归顺。
所以江南虽然也是大楚的一部分,甚至大楚的赋税有一半是来自江南,但是实际上,即使是到如今,朝廷对这边的掌控力却还是没有那么强。
譬如傅彦的家族,当初不愿意为大楚出仕,却能够安稳的在江南隐居,便可见一斑。
反倒是财帛动人心,不少大楚官员在江南任职的时候被钱财打动拉拢,为这些商人们开了不少方便之门。
除此之外,大商人们跟江南那边的世家之间,关系同样错综复杂。而江南读书人多,在士林之中的地位又举足轻重,所以朝廷即便是想要动一动,但也始终顾虑重重,难有成效。
当初平安让徐文美前往江南,又从秦州刘家那边入手,在江南做了不少铺垫。最后还打算将冯玉堂也弄到江南去,其实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后来图书馆的事情,跟江南温家搭上了关系,开始合作,这件事反倒不好动手了。所以冯玉堂也回到了京城,负责武学的工作。
不过现在,平安倒觉得自己想要做的许多事情,江南都可以成为切入点,保持这样倒也没什么不好。
所以听说这些商人想跟着官船出海做生意,平安倒觉得也不是不可为。
“江南财富占天下大半,若是再让他们这样发展下去,是否不妥?”赵璨问。
平安道,“那就不让江南独占鳌头。全国各地的商人,若是有心,都可以跟着出海,不就可以了?甚至如果没有船只,朝廷这边也可以提供,只不过要支付一笔钱租用。”
“只是恐怕他们想要跟随官船出海是假,探查海路是真。”赵璨道。他也知道商人秉性,不可能一直都跟着朝廷,出这份租金。那些大商人家中有财,要建造大船,组建船队独自出海并不困难。
平安笑道,“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并不指望一直出租船只获利。海贸利润丰厚,朝廷自然也要设立海关,收取关税。”
官府要做的事情自然不是去跟那些商人抢夺生意,而是收取各种税收。
所以让这些商人去海外做生意,实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对大家都有好处。
这世上哪有绝对的公平,后世喊了那么多年的共同富裕口号,最终不也是先富带动后富?
只有这些大商人存在,市场活泛起来,商业发展,才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只要这些商人没打算叛国,只是想要挣钱的话,为什么不同意?只要设立相应的律法限制住他们就可以了。
而且,退一步说,赵璨想要插手江南的事情,一味站在对立面是肯定不行的,至少也要找个突破口。
“这一次的事情就是个不错的突破口,”平安说,“如果能够让这些商人们跟朝廷站在一边,那么江南的事情,自然而然便能够解决了。”
商人们如果想要得到好处,自然要紧密的围绕在朝廷周围。到那个时候,朝廷占据主动地位,还怕他们会不听朝廷的号令么?
恐怕巴不得朝廷这边多出点儿新东西,好让他们也跟着分一杯羹。
平安的这一套理论赵璨自然是知道的,也知道平安一直走的是“有好处大家一起分享”的路线,许多时候甚至会主动将好处让出去给别人,就是为了事情能够顺利进行。
所以到现在他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但实际上许多人并不知道背后的人是他,得了好处名声的人也不是他,但平安自己反倒好像很享受这种感觉,低调的站在别人背后,而不是自己出去出风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御前总管升职手札请大家收藏:(m.20xs.org)御前总管升职手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