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琳娜·科赫的认可所带来的“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正如高槿之所预料的那样,宏远建设的“整合”策略受挫后,战场并未沉寂,反而向着更隐蔽、更复杂的方向蔓延。赵顾问那次看似坦诚的拜访,如同一剂缓慢释放的毒药,其影响在村民微妙的观望心态和私下流传的闲言碎语中悄然显现。
“高先生他们的想法是好的,就是太慢了……”
“宏远答应的是真金白银,马上就能拿到手。基金?谁知道哪天能见到效益?”
“听说高先生他们拒绝了宏远的合作邀请?是不是怕我们得了实惠,他们的研究就没那么特别了?”
这些声音像林间的雾气,无形无质,却足以濡湿衣衫,让人的心情也变得沉重。卡朋长老几次在非正式集会中试图统一思想,效果却不如从前。现实的生存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部分村民对“未来”的承诺感到焦虑。
面对内部悄然出现的裂痕,高槿之团队深知,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无济于事,唯有让“社区共生基金”及其关联项目更快地展现出切实的、可感知的价值,才能稳住人心。他们加快了步伐,几乎是以奔跑的姿态,推动着各项雏形计划。
诺罗带领的文化体验路线在经过首次成功试行后,迅速进行了优化。他们精心选择了三个最具故事性和视觉冲击力的点位,设计了一条约半日的“雨林文化寻踪”路线。诺罗不再是那个沉默边缘的青年,他站在村民和少数受邀访客面前,用带着口音却异常坚定的语调,讲述着森林的呼吸、祖先的智慧,以及“灵魂地图”上那些符号与眼前一草一木的联系。他的父亲,虽然仍未公开表态支持,却不再反对儿子参与,甚至偶尔会在诺罗准备讲解词时,看似无意地补充一两个几乎被遗忘的古早词汇。这种父子间无声的默契,比任何口号都更能打动人心。
许兮若负责的妇女手工作坊则迎来了突破。李瀚明在南市联系到了一家专注于可持续设计和公平贸易的社会企业,对方对妇女们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饰品样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不仅下了一笔小额定单,还派来了设计顾问,与妇女们共同开发更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当第一批按照正式订单要求制作的编织手环和陶珠项链被打包装箱,准备运往遥远的城市时,整个作坊都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参与制作的妇女们,拿到的是按劳分配的、有明确市场价值的报酬,这不仅仅是收入,更是对她们技艺和文化价值的肯定,是一种“有尊严的收益”。
与此同时,李瀚明在南市的“第二战场”也取得了关键进展。他利用埃琳娜报告在国际国内学术圈和特定政策圈子内引发的关注,精心策划了几场小范围的沙龙和研讨会,主题聚焦于“社区主导型发展模式在生态敏感地区的实践与政策支持”。他邀请了对口部门的官员、有影响力的智库学者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媒体人。高槿之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生动地展示了村落的文化底蕴、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正在进行的探索,尤其是诺罗的讲解、妇女们的工艺品以及“灵魂地图”与实地结合的案例,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
一份以内参形式递交的、基于埃琳娜报告和李瀚明调研的专题报告,被送到了几位关注基层创新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层领导案头。报告中,高槿之团队的实践被概括为“文化认同驱动下的社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并建议将其列为省级重点调研课题和潜在的政策试点。
然而,就在曙光初现之时,暗流也汹涌而至。
宏远建设显然也并非只有“整合”一手。他们在更高层面的游说力度加大,并且调整了攻击策略。一些匿名的、来源模糊的“专家评论”开始在网络和部分小众媒体上出现。这些评论不再直接否定保护的重要性,而是巧妙地质疑高槿之团队模式的“可行性”和“动机”。
有的文章称,“某些国际理念固然先进,但脱离本地实际,盲目照搬可能导致‘捧着金碗讨饭吃’,延误发展机遇”;有的则含沙射影地暗示,“有外部势力借环保和文化之名,干涉地方经济发展决策,其背后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更阴险的,则开始针对个人,散布关于高槿之“利用村民进行学术镀金”、许兮若“与国外基金会关系暧昧”等捕风捉影的谣言。
这些攻击不再像之前那样直来直去,而是包裹着“理性讨论”、“关心地方发展”的外衣,更难以反驳,也更具迷惑性。它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贬低高槿之团队,更是要动摇那些潜在支持者的信心,为宏远自身的“修改版”方案争取舆论空间。
一天晚上,高槿之接到了李瀚明的加密通讯,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
“槿之,情况比想象的复杂。宏远不仅是在舆论上搅混水,他们可能动用了商业调查甚至更不规范的手段。”
“什么意思?”高槿之心头一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半夏花开半夏殇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半夏花开半夏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