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效仿者众。
士绅豪族,贩夫走卒,纷纷当街设案,焚香叩拜。
香火连绵数里,烟雾缭绕,如一条通往天庭的阶梯。
更有几名须发皆白的老卒,曾是曹氏旧部,此刻见到此情此景,竟解下兵刃,跪伏于地,以头抢地,额头撞在冻土上发出“咚咚”闷响,声嘶力竭地高呼:“天子如此重情重义,我等食君之禄,岂能为虎作伥,辜负国家!”
混乱中,换上了一身短打的蒋骁如游鱼般穿梭在人群里。
他不动声色地靠近那些神情激动的老卒子弟和虎卫遗族,将一枚枚拇指大小的微型铜符塞入他们手中。
铜符入手冰凉,边缘略带锈迹,上面只刻着一个古朴的“曹”字,指尖摩挲时能感受到凹陷的刻痕。
他低声嘱咐:“随吴氏的护粮义勇军北上,待时机一到,凭此符相认。”
这些人,将是燎原的火种。
寿春城已遥遥在望,城头之上,旗帜变换,冯昭的将旗取代了司马师的帅旗。
城门紧闭,吊桥高悬,铁链垂落,发出沉闷的撞击声,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冯昭早已奉司马昭密令,接管全城防务,严禁任何人,尤其是天子仪仗入城。
曹髦没有强求,只是命人在城外十里之处,择一空地,垒土为坛。
黄土堆叠的声音单调而沉重,像是在为一场葬礼奠基。
他亲自登坛,焚起三炷清香,烟雾缭绕中,他展开亲笔所书的祭文,一字一句,泣血而读:“昔日,卿执掌国柄,辅佐朕躬,朕虽年幼,亦知倚重……”
纸张在火光映照下微微发黄,墨迹晕染,仿佛泪水也曾滴落其上。
他的声音从最初的沉痛,到中段的激昂,再到末尾的悲恸,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奈何天不假年,栋梁骤折,痛何如哉!哀哉尚飨!”
读毕,他将祭文投入火盆,火焰“轰”地腾起,灼热的气浪扑在脸上,映得他面容忽明忽暗。
竟双膝一软,伏地恸哭,瘦削的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再也无法起身。
泪水砸在黄土上,留下一个个深色圆点,迅速被寒风吹干。
“陛下!”群臣感同身受,无不垂泪。
有人抽泣,有人掩面,香火气息混着悲伤的呼吸,在空气中凝成一片沉重的雾。
成济纵然心如铁石,此刻也不禁有些动容,放松了警惕,手指微微松开了刀柄。
就在所有人都低头默哀,整个祭奠仪式即将达到最高潮的瞬间,异变陡生!
一名衣衫褴褛、状若疯癫的“乱民”不知从何处冲了出来——他左臂裸露,一道焦黑烙印赫然可见,正是大将军府死士标记!
他高举着一条染满暗红色血迹的布条,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嘶吼道:“司马昭弑兄夺权!篡逆国贼!此乃大将军临终血书!”
声音未落,成济眼中杀机爆闪,身形如电,腰间长刀已然出鞘。
一道寒光闪过,金属切开皮肉的“嗤”声令人毛骨悚然,那“乱民”的嘶吼声戛然而止,头颅滚落在地,眼睛仍圆睁着,嘴角却似含笑。
身体却还兀自前冲了几步,鲜血喷洒在祭坛边缘,温热腥浓,滴答落地,如鼓点般敲击人心。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然而,那句石破天惊的指控,和“血书”二字,已经像惊雷一样,炸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尽管成济的部下立刻上前驱散,但那血淋淋的一幕和那句话,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所有目击者的脑海里,并以比风还快的速度传播开去。
这,正是曹髦计划中,最关键的一个爆点。
当夜,洛阳城南,老陶酒肆的地下作坊内,数十台印刷机正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油墨气味浓烈刺鼻,混着汗水与金属摩擦的焦味。
最新一期的《民议录》被紧急加印,标题触目惊心——《天子祭臣,忠义两全;奸臣窃命,天地共愤》。
文中不仅详细描绘了曹髦徒步、城外恸哭的场景,更用大半篇幅,以“幸存目击者”的口吻,详述了寿春城外的血案。
“我亲眼所见,那布条上分明写着‘勿使昭专政’五个大字,笔迹与大将军平日手书别无二致!”这句杜撰的证词,被用黑体大字印出,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巩县,吴氏组织的“护粮义勇”军,一支由忠于曹氏的豪族子弟和退伍老兵组成的武装,终于与马承率领的忠毅营秘密会师。
两支军队没有打出任何旗号,只是默默地在玄色盔甲之外,覆上了一层白幡,臂膀上,则不约而同地缠上了一圈鲜艳的红巾——布料粗糙,却是用当年曹魏军旗的边角裁成,染血后晾干,再织入新布,红得深沉而炽烈。
马承登上高台,展开一卷黄绸,借着火把的光亮,高声宣读那份伪造的“天子密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今朕蒙尘在外,号令天下忠义之士,凡我旧部,皆为勤王之师,清君侧,诛国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