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种细化训练推行得如火如荼,柴荣却没丝毫松懈,御书房的舆图旁,他指尖划过汴梁至边境的线路,眉头微蹙。此前雁门关之战,虽靠战术取胜,却暴露出粮草供应拖沓的隐患——若未来大举征伐四方,后勤跟不上,再精锐的军队也难有作为。
“陛下,这是各地粮仓的库存报表。”李谷捧着一叠账簿进来,神色凝重,“汴梁官仓尚可支撑,但边境各州粮仓储备不足,且运输线路迂回,一旦开战,恐难及时供应。”
柴荣接过报表快速翻阅,越看心越沉。报表显示,河北、河东等边境重镇的粮仓,粮食仅够守军三个月消耗,而从汴梁调粮至雁门关,需绕道太行,耗时近一个月。“粮草乃军队命脉,此事必须立刻解决。”他指尖敲击案几,思路已然清晰,“朕要在全国建立‘粮草分级管理制度’,分三级储备,确保战事无忧。”
李谷眼中闪过好奇:“陛下所说的三级储备,具体如何实施?”
“第一级,汴梁设立中央粮仓,储备全国三成粮草,作为战略总后备;第二级,边境各州设立前线粮仓,储备够守军半年消耗的粮草,由枢密院直接调配;第三级,各军镇设立随军粮仓,确保军队出征时粮草随身携带。”柴荣顿了顿,补充道,“同时,疏通汴河及北方支流,打造‘内河运粮通道’,让粮草能快速从汴梁运抵边境。”
此策一出,立刻遭到部分大臣反对。户部尚书张昭出列道:“陛下,打造运粮通道、囤积海量粮草需耗费巨额钱财,如今国库虽有结余,恐难支撑如此大的开支。”
“张尚书此言差矣。”柴荣早有准备,拿出流民安置后的税收增长报表,“自流民开垦荒地后,全国粮食产量大增,汴梁税收较去年增长三成,足以支撑粮草储备计划。更何况,粮草充足才能安心征战,若因粮草不足导致战事失利,损失远比这大得多。”
张昭被怼得哑口无言,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附和。柴荣当即下令,任命李谷总领粮草储备事宜,限期三个月完成中央粮仓扩建和边境粮仓补给。
旨意下达后,汴梁及各地立刻行动起来。中央粮仓外,工匠们昼夜赶工,将原有粮仓扩大三倍,新砌的仓廪整齐排列,远远望去气势恢宏。百姓们也踊跃参与,官府招募流民运输粮草,不仅管饭,还发放工钱,流民们个个干劲十足,络绎不绝的粮车在官道上穿梭。
边境各州更是紧锣密鼓,雁门关守将刘光义亲自督办前线粮仓建设,他按照柴荣的指令,将粮仓建在地势高燥处,四周挖沟设防,派专人24小时看守。“陛下如此重视粮草,我等定要守好这‘军中之命脉’。”刘光义望着堆满粮食的仓廪,感慨道。
然而,问题很快出现。负责押送粮草至河东的队正禀报,部分州府官员克扣粮款,以次充好,运来的粮食中混入大量沙土,甚至有发霉变质的情况。
“胆大包天!”柴荣得知后勃然大怒,当即派赵匡胤带人前往核查。经查,河东节度使王彦超的侄子王小三利用职务之便,克扣粮款,将劣质粮食充数,中饱私囊。
赵匡胤将王小三押解回京,柴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令将其斩首示众,同时革去王彦超节度使一职,贬为庶民。“今后凡涉及粮草事宜,若有贪污克扣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军法处置!”柴荣的声音掷地有声,震慑得群臣噤若寒蝉。
此事过后,各地官员再也不敢怠慢,粮草储备工作进展顺利。三个月后,李谷上奏,中央粮仓储备充足,边境各州前线粮仓均已达标,内河运粮通道也已疏通,粮船可从汴梁直达河北、河东边境。
柴荣亲自前往汴梁中央粮仓视察,只见仓廪内粮食堆积如山,金灿灿的稻谷、小麦散发着清香,负责管理粮仓的官员详细汇报:“陛下,目前中央粮仓储备粮食够全国军队一年消耗,各地前线粮仓也已装满,随军粮仓可随时供应军队出征。”
“很好!”柴荣满意地点点头,“粮草充足,我等便可安心整军,待时机成熟,便可挥师四方,统一中原!”
群臣纷纷上前祝贺,朝堂上下一片欢腾。柴荣却并未完全放松,他知道,储备粮草只是第一步,未来征战四方,还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就在这时,侍卫匆匆来报:“陛下,北方传来急报,契丹辽穆宗得知我朝储备大量粮草,整顿军队,似乎有意再次入侵边境!”
柴荣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来得正好!传朕旨意,命边境各州加强戒备,做好战斗准备。此次,朕要让契丹知道,我后周不仅有精锐之师,更有充足粮草,定能将其打得落花流水!”
“臣遵旨!”赵匡胤等人躬身领命。
柴荣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豪情万丈。粮草已备,军队已整,他等待的时机,似乎越来越近了。但他也清楚,契丹此次来势汹汹,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这场战争,将是对后周粮草储备和军队战斗力的双重考验。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