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月光透过窗纸,在书案上投下清冷的光晕。沈清辞端坐在案前,提笔蘸墨,却在落笔的瞬间微微停顿。墨迹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小点,如同她此刻纷乱的思绪。
夜宸和夜璇早已睡熟,乳娘方才来报,说两个孩子今夜睡得格外安稳。而夜君离仍在书房处理政务,北狄使团明日抵京,许多细节还需最后敲定。
沈清辞放下笔,起身走到窗前。院中的积雪映着月光,将夜色衬得格外明亮。她想起方才儿子望着明月时清澈的眼神,忽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要将这一世的经历与感悟记录下来。
不是为扬名立万,也不是为流芳百世。而是为了那些与她前世一样,被困在后宅方寸之地的女子;为了那些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的才俊;更为了将来长大的夜宸和夜璇,能从中明白他们父母这一生为何而战。
她重新坐回案前,铺开一卷全新的宣纸,提笔写下书名:《清辞录》。
余尝死而复生,知天命之不可违,亦知人事之可为...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沈清辞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她从重生那日写起,写及笄礼前识破沈若薇的阴谋,写赏花宴上反将一军,写如何步步为营斩断与靖王的婚约。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她以血泪换来的教训。
写到深夜,烛火微微跳动。沈清辞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正要唤人添灯,一件墨色大氅已轻轻披在她肩上。
这么晚还不歇息?夜君离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沈清辞抬头,见他眉宇间带着些许疲惫,想必是刚处理完公务。想写点东西,她轻声道,把这一路的经历记录下来。
夜君离俯身看向案上的书稿,目光扫过那些墨迹未干的字句。《清辞录》?他念出书名,语气中带着一丝询问。
沈清辞微微颔首,前世懵懂,枉死一生。今生得以重来,其中感悟,想留给后人。
夜君离在她身旁坐下,执起一张书稿细看。烛光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沈清辞注意到他目光中闪过一丝讶异。
你写到了漕运改制?他问。
沈清辞解释道,妾身以为,治国与治家,其实道理相通。后宅争斗,争的是一时得失;朝堂政事,关系的却是天下苍生。但其中的权谋机变、人心把握,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夜君离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在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继续说。他道。
沈清辞整理了一下思绪,道:譬如漕运改制,看似是朝堂大事,实则与后宅管理庶务相似。从前漕运由几家权贵把持,就如后宅中某个得势的姨娘独揽大权,必然导致分配不公、下人怨声载道。而王爷推行改制,统一调度,就如同主母收回权柄,按需分配,自然上下顺服。
夜君离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这个比喻,倒是新颖。
再如江南水患治理,沈清辞继续道,李巡抚之所以能成功,不仅在于他能力出众,更在于他懂得因地制宜。这就像打理不同的院子,有的喜阴,有的向阳,需得根据其特性精心栽培,方能枝繁叶茂。
她说着,又铺开一张纸,在上面画出示意图:妾身在书中,想将这类比一一阐明。让后人明白,治国理政并非男子专利,女子治家的智慧,同样可以用于经世济民。
夜君离凝视着她画的图示,忽然道:你可知道,你这本书若是流传出去,会在士林中引起怎样的风波?
沈清辞微微一笑:妾身自然知道。那些迂腐的文人必定会抨击妾身妄议朝政,牝鸡司晨。但...她目光坚定,总要有人开这个先河。
夜深了,窗外传来梆子声,已是三更时分。夜君离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命人重新沏了茶。
你继续写,他道,我就在这儿看着。
沈清辞心中微暖,重新提笔。这一次,她写到了新政推行的艰难,写到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写到了如何辨别人才、任用贤能。
偶尔,夜君离会出声指点:此处可加上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出自《道德经》,更易引起文人士子共鸣。
或是:这个例子不够典型,换成前朝张相爷整顿吏治的典故更好。
在他的提点下,沈清辞越写越顺畅。许多她原本模糊的感悟,在他的点拨下变得清晰起来。而有些她独具慧眼的见解,也让夜君离频频颔首。
写到兴头上,沈清辞忽然放下笔,道:王爷可知道,妾身以为新政之所以能成功,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夜君离挑眉:愿闻其详。
公平二字。沈清辞目光炯炯,从前朝堂,寒门学子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出头。而王爷推行科举改革,唯才是举,这才让赵明远这等人才得以施展抱负。这就像...就像...
她思索着合适的比喻,夜君离却接过了话:就像你对待府中的下人。不论出身,只论能力,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沈清辞展颜一笑:正是如此。
四更时分,沈清辞终于搁笔。案上已经堆了厚厚一叠书稿,墨迹未干,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嫡女:虐渣后飒爆全京城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嫡女:虐渣后飒爆全京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