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朱仙镇的轮廓在视线中逐渐清晰,隐隐约约已能看见。
沈青河勒住缰绳,停在一处高坡之上,目光远眺着镇中景象。原本破败不堪的街巷,如今已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
“芙蓉居”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看似寻常的檐下暗处,却不时闪过几道寒光,那是萧羽雪精心安排的接应暗哨。
沈青河低声说道:“洪阿四的船队应该已经抵达码头了。”
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鹧鸪啼叫,三长两短,正是约定好的“前方安全”的暗号。
车队刚驶入镇西,一队“脚夫”便赶忙迎了上来。
为首的“老把头”摘下草帽,露出的正是洪阿四的脸,他笑着说道:“姑娘来得正好!蔡河今日没有巡检,咱们的船都已经准备好了。”
他手指向码头,只见五百艘“无底船”静静停泊在那里,每艘船可装载四百石粮食,五百艘船恰好能够装下二十万石麦子。
沈青河当机立断,指尖在蔡河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吩咐道:“陈希和江云,你率领虎翼营与女子弩箭营沿着东岸陆路行进,沿途护送,经由鹰嘴崖绕道进入山谷。秦大哥和我则走水路,借暗河潜行。”
陈希和江云领命而去……
此时,沈青河的船队已行至蔡河与暗河的交汇处,水面陡然收窄,两岸芦苇丛受惊,呼啦啦飞起一片水鸟。
忽然间,前方河道拐弯处猛地冲出五艘蒙冲战舰,船首裹着铁皮,两侧桨孔伸出森冷长矛,桅杆上高高飘扬着“沧州军”的猩红旗帜。
秦洛见状,神色一紧,低声喝道:“不好,是杜充的爪牙蔡冒!”
只见那蔡冒立于首舰甲板,河风呼啸,将他的官袍吹得猎猎作响。
他眯起双眼,望向眼前浩浩荡荡的“无底船”队,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心中暗忖:这船队规模远超寻常商队,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蔡冒挥动旗帜,示意停船,接着厉声高喊道:“奉东京副留守杜大人之令,查验漕运文书!”
那蒙冲战舰缓缓靠近,蔡冒带着随从跳上了沈青河的船。
沈青河脸上笑意盈盈,从容地从袖中取出盖有户部印信的“粮茶引”。
“蔡大人辛苦了!”她递上文书,“这批陈粮是运往庐州的军粮,还望您通融通融。”
蔡冒接过文书,眼神中满是狐疑,不住地扫视船队。
突然,他瞥见一艘“无底船”上的麻绳微微松动,半截新麦穗露了出来,金灿灿的麦粒与文书所写的“霉谷”截然不同。
“沈姑娘,你们屯田司何时开始运这‘霉谷’了?”蔡冒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沈青河轻叹一声,眉眼低垂:“将军明鉴,这批粮确实是霉谷,您看船面那层,都已长出绿斑。”
她指尖虚点远处几袋故意露出的腐谷,话锋陡然一转:“只是底下压着庐州将士的救命粮,要是掀开验看,进了水气……您说,这责任杜大人担得起,还是您担得起?”
蔡冒仍紧盯着那截新麦,沈青河忽然掩唇轻笑:“蔡将军!这麦穗是洪州特产的‘金线麦’,看着鲜亮,实则内里早被虫蛀空了。”
说着,她信手从粮袋抽出一穗,当着蔡冒的面搓开,里面果然布满虫眼,不过这是她早命人用细针提前扎好的。
见蔡冒仍在犹豫,沈青河眸光一闪,袖中悄然滑出两根金条。
金条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上面烙着“洛阳官铸”的细密戳记,这本是叔父沈南鸿给她购置救命药材的盘缠。
“蔡将军劳苦功高,是奴家不懂规矩了!”她指尖轻转,金条如游鱼般滑入蔡冒掌心,“宗帅督办军务十万火急,还望您行个方便。”
她声音虽轻却字字如针:“您若高抬贵手,奴家回头一定向宗帅禀明,就说蔡将军体恤边关,连验粮都怕伤了将士们的口粮。”
蔡冒瞳孔骤然收缩……
他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金条,喉结又不由自主地滚动一下,心中暗道:看着这分量,足够在汴京城换两座大宅子了!老子劳苦功高,天天在河上风吹日晒的,那杜充却在汴京享福!管他娘的!老子当没看到!乱世之年,金子才是最实在的。
“哎呀呀!姑娘说笑了!”蔡冒脸上的横肉瞬间堆成褶子,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既是宗帅的差事,下官岂敢耽搁?”
说着,他急忙将金条塞进贴身暗袋,还用力按了按,生怕它长翅飞走。
他转身对兵卒挥手时,嗓门陡然提高:“放行!放行!都给老子把路让开……”
沈青河福身行礼:“将军今日的恩情,奴家定会让宗帅记在兵部的‘考功簿’上。”
……
船队擦着蒙冲舰缓缓驶过……
那蔡冒站在船头拱手作揖,“姑娘走好!下次再来!”他心中还想着再捞一笔!
直到最后一艘船消失在暗河拐角,他才掏出金条,狠狠咬了一口……
……
子夜时分,最后一艘“无底船”悄然滑进百花谷闸口。
“咔嗒!”
千斤闸缓缓落下,截断暗河入口。
闸口外的岸上顿时亮起数十盏萤灯,那是埋伏在芦苇丛中的弩箭手在示意:粮道已封,万无一失。
卯时三刻,三千余名虎翼营精锐与一千五百名女子弩箭营,顺利抵达山谷。
沈青河站在北崖之上俯瞰。
山谷中,整齐的脚步声回荡不息,五千多名精锐井然有序地列阵于谷中的校场。
秦洛手按剑柄,威风凛凛地立于阵前,声音如沉雷般响起:“自今日起,百花谷便是大宋的秘密粮仓!但凡有人泄露此处机密,格杀勿论!”
士兵们齐声应和,那声浪震天动地,震得崖壁上的碎石簌簌滚落。
新收的麦子被装入特制的“防潮陶瓮”,为了驱虫,每瓮都埋入三粒花椒,随后用蜂蜡将瓮口密封得严严实实。
此时,陈希正带领众人将最后一批粮瓮推进粮仓。
粮仓的门覆盖着伪装成岩石的铁板,与周围的山壁完美融合,几乎难以分辨。
“整整二十万石啊!”秦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这些粮食足够汴京的十万大军吃上三个月了!杜充那家伙,怕是做梦都想不到,他的新麦早就被我们运到谷中了。”
至此,百花谷已然成为汴京地区最大的秘密粮仓……
喜欢大宋女粮官:我靠种田喂饱岳家军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宋女粮官:我靠种田喂饱岳家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