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四月十九,芒种节气。
正是:
《锦帐春·初夏芒种》
初夏芒种,风吹麦浪。
雨落耕耘待收获。
酒邀诗,琴引曲,
咏人间笑面。
年华清浅。
晓夕烟霞,往来莺燕。
让余下时光渲染。
袖初温,襟未暖。
独徘徊缱绻。
百回千遍。
(注:此词为作者原创)
词虽美,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如今的百花山庄,自清明到芒种,已经有两个月无雨了。
(注:根据国家气象规范,干旱等级的划分与季节密切相关,若两个月无雨,在夏季属于特大旱,在秋冬季属中到大旱,在春季则接近特大旱标准。)
山庄外的麦田里,焦黄的麦穗耷拉着头,在热风中瑟瑟作响,仿佛垂死的叹息。
沈青河蹲下身子,指尖撵开一把泥土,干粉般的尘沙从指尖滑落,连半点湿气都没有。
远处本应碧波荡漾的百花湖,如今只剩下小小地一滩水洼,周边是一圈龟裂的泥土。
瀑布的轰鸣声早已消失,希日飞练垂空,如今只剩下潺潺细流。
山涧的鹅卵石裸露在烈日下,石缝间躺着泛白的鱼尸,散发着腐臭。秦洛用剑鞘翻开腐烂的鱼身,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虫卵。
后山的竹林成片枯死,原本青翠的竹林,却成了一片青黄。陈希带人砍竹子引水,却发现竹芯里都干了,他只能叹息一声,却无可奈何。
院中药圃的当归、黄精全都蔫成了枯草,谢玲儿蹲下身子,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李月娥提着木桶在湖边徘徊许久,最终只舀起半桶带着泥沙的水。
沈青河来到湖边,满脸愁容,心中暗道,如此下去,地里的麦子恐怕撑不到收割便全死了,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水源的问题。
“妹子,这里连青苔都枯了!”李月娥指着瀑布边上的石壁,声音发颤。
“老身曾听老辈人说,这是百年不遇的‘龙骨旱’,”一旁的张大娘望着干涸的湖底,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惶恐:“这正是‘旱魃过境’,地脉枯竭之兆……”
此刻,沈青河自己心里也暗自发慌,但表情依旧镇静:“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找出解决办法的。
当夜,沈青河翻看《百匠田园录》试着寻找解决之法。
她突然注意到,一幅地脉图蜿蜒如龙,其上标注着“陶朱伏流”四字。图中莲花状的水纹标记似乎和山庄的地形吻合,旁注写道:“水行地中,遇石则转,遇沙则蓄。”
沈青河心中暗自纳闷,为何这《百匠田园录》中所记载的地形图和山庄附近的地形图如此相似?莫非……
“小姐!这‘九章立表,以正朝夕’,是什么意思?”江云突然指着图中的一行小字问道。
沈青河眼睛一亮,笑道:“天助我也,这是《九章算术》的日影测泉法,母亲曾经教过我!明日我便一试!”
翌日清晨,沈青河带着众人,拿着罗盘和丈绳上了山。
她按照《九章算术》中的测地势之法,在东南两面各立一根木棍,以丈绳测影,推算伏流的方位。
阳光下圭影斜指巽位(东南),她疾步丈量百步,钉下木桩:“巽位影长七尺处当有伏流!”
众人挥锹深掘三丈,却只见赭红色岩层。
陈希抹了把脸上的泥灰:“呸,这土硬得能崩断铁锹!”
江云瞪了他一眼,“就你话多,好好干活!”
谢玲儿突然蹲下,用手帕裹着指尖,轻轻拨开泥土,只见里面露出几簇滋润的菌丝:“青河姐姐,你看,这‘地耳蕈’只长在水脉三尺之内!”
众人循着她指引的方向,果然在背阴处的岩缝中发现几丛倔强的蕨类。”
谢玲儿拔起岩缝中一株蔫黄的蕨类。只见根茎竟反常地向上生长,纠缠如青色血管。
“《本草拾遗》有载:蕨类逆脉,下有阴泉!”她指尖轻抚叶片背面蛛网状的银纹,“叶脉逆生者,根须必汲暗河水汽!”
“让开!让我来!”秦洛抡起开山斧,劈开岩层,但见裂缝中竟然盘踞着碗口粗的树根!
沈青河以皮尺丈量树影与岩壁夹角,忽高喊:“再来!”
“当啷!”
开山斧重重地撞击在岩壁上,发出空洞如击鼓般的声响。秦洛惊呼道:“是空腔!”
他赶忙让众人退后十几丈远,随后操起开山斧,运起全身内力,以开山之势猛地砸向地面。
“轰隆!”
随着一声巨响,地表突然塌陷。秦洛反应极为敏捷,足尖轻轻一点,瞬间跃开数丈远。
他探头向下查看,发现岩壁间裂开了一个小口。
众人见状,想要围拢过来,却被他摆手制止。
他大声喊道:“别过来!此处已被我震裂,怕是承受不了众人的体重,得找个体重小的人过来!”
“我来!”江云自告奋勇,快步上前。
秦洛向后退开十步,将绳子的一端绑在一棵大树上,还叫上五六个壮汉一起拽住绳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宋女粮官:我靠种田喂饱岳家军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宋女粮官:我靠种田喂饱岳家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