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宴的余威尚在,凌薇薇与苏清月并未沉溺于暂时的胜利,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根基——人才选拔。这一日,凌薇薇在御书房召见了苏清月与礼部尚书,商议改革科举之事。
“历来科举,多侧重经义诗赋,于实务策论虽有涉及,却非重点。”凌薇薇指着案上一摞各地上报的文书,“然观如今地方治理,钱粮、刑名、水利、工造,无一不需实干之才。空谈误国,朕深以为然。”
苏清月颔首,递上一份她早已拟好的章程:“陛下所见极是。臣以为,可在保留经义基础之上,加大策论权重,命题需紧扣时政,如吏治、农桑、边防、财税等。同时,可增设‘明算’、‘格物’等专科,选拔精通算术、工巧之才,以应国之需。”
礼部尚书是位老成持重之臣,闻言面露难色:“陛下,苏大人,此举恐引天下士子非议。经义乃圣人教诲,立国之本,若轻之重术,恐动摇士林根基啊!”
凌薇薇眉头微蹙,尚未开口,苏清月便已从容应对:“王尚书,圣人亦云‘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如今国事繁巨,需各式人才。通晓经义,明辨是非,乃为官之基;精通实务,解决问题,方为官之用。
二者并行不悖,何来动摇根基之说?莫非在王尚书眼中,只会吟风弄月、不通世务者,反是栋梁之材?”
她语气平和,却字字诛心。王尚书被问得哑口无言,额角见汗。
凌薇薇见状,一锤定音:“就按苏卿所言拟定细则。昭告天下,明年春闱,便依新制而行。朕要的,是能办实事、安天下的官员,不是只会掉书袋的酸儒!”
科举新策的诏令一出,果然在士林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守旧派文人痛心疾首,纷纷撰文抨击,认为这是“重利轻义”、“败坏学风”,甚至有人暗中串联,意图抵制明年春闱。
然而,亦有不少寒门子弟和思想开明的士人对此表示欢迎。
他们苦于无门路攀附权贵,或因不善诗赋而屡试不第,新策给了他们凭借实学晋身的希望。各地书坊中,关于算术、水利、律法之类的实用书籍顿时变得紧俏起来。
这股风潮自然也传到了宫中。凌薇薇看着影卫搜集来的各方反应,对苏清月笑道:“你看,朕就说嘛,天下有识之士,还是多的。”
苏清月却并未放松:“反对之声亦不容小觑。尤其是那些把持地方学政、依靠旧制维系影响力的世家大族,恐怕不会轻易就范。需防他们暗中阻挠,或在阅卷时做手脚。”
“朕已想到此节。”凌薇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此次春闱,朕会亲自选派可靠大臣主持,凤阁亦要参与复核。谁敢在人才选拔上动手脚,朕绝不轻饶!”
就在科举新策引发的议论持续发酵时,北方边境传来急报:那个曾与端敬皇妃、赵王有过隐秘联系的北方部落“黑水部”,其新任首领遣使前来,声称欲与大晟“重修旧好”,使者不日便将抵达京城。
凌薇薇与苏清月接到消息,立刻警觉起来。
“重修旧好?”凌薇薇冷笑,“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端敬皇妃倒台,赵王被废,他们没了内应,便想亲自来探探虚实了。”
苏清月凝神思索:“黑水部骁勇善战,近年来吞并周边小部,势力渐涨。此时遣使,无非两种可能:一是试探陛下态度,若觉我朝软弱,恐生侵扰之心;二是确实想暂时稳住我朝,以便消化新得之地。无论何种,都需谨慎应对。”
“来得好!”凌薇薇却毫无惧色,反而斗志昂扬,“正好让他们看看,如今的大晟,已非昔日可比!朕要让他们知道,没了内鬼,他们什么都不是!”
她看向苏清月,目光灼灼:“接待使臣之事,关乎国体,朕欲交由凤阁统筹,礼部协理。清月,你可能替朕分忧?”
苏清月迎上她的目光,坦然应承:“臣,责无旁贷。”
黑水部使臣将至的消息,如同在科举新策掀起的波澜中又投入了一颗石子。朝野上下,目光纷纷聚焦于此。这既是对凌薇薇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新成立不久的凤阁的一次重大挑战。
凌薇薇与苏清月深知其中利害,不敢怠慢,立刻投入紧张的筹备之中。既要彰显大国气度,不堕威严,又要时刻警惕,防止对方刺探虚实或挑起事端。
苏清月调阅了大量关于黑水部风土人情、历史往来的卷宗,仔细研究其新任首领的性情喜好,与礼部反复推敲接待流程、宴会安排、会谈议题,务求滴水不漏。
凌薇薇则统筹全局,调整边境防务,暗中部署,以防万一。
两人常常商议至深夜。烛光下,凌薇薇看着苏清月专注研判的侧影,心中充满了踏实与骄傲。风雨欲来,但她知道,只要这个人在身边,她便无所畏惧。
喜欢朕的学霸养成计划!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学霸养成计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