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灵感火花,并未随着周一的到来而熄灭,反而在曲松十的脑海中越烧越旺。
她没有急于将那些尚未成熟的想法直接抛给团队,而是利用工作间隙,进一步细化、梳理,将“创造共享记忆”这个核心概念,转化为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设计框架。
她新建了一个加密的设计文档,标题为 “萤火·共鸣计划” 。
“萤火”象征着玩家间那些微小却独特的互动光芒,“共鸣”则直指情感连接的核心。
她将周末构思的“极光烟花共创”、“旋律合奏解谜”等点子作为初始案例,详细描述了它们希望达成的玩家体验和情感目标,而非仅仅是功能逻辑。
同时,她开始着手将这些相对“感性”的设计,翻译成策划部门能够理解和评估的语言。
她列出了初步的技术实现思路、可能需要的美术资源类型、以及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她清楚地知道,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落地,都只是空中楼阁。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需要她在天马行空的创意与冷酷的现实约束之间不断寻找平衡。
有时她会为了一个交互细节反复推敲,有时又会因为某个技术难点而暂时卡壳。
路回终将她的专注与偶尔的凝眉看在眼里,却不再轻易出言点拨。
她知道,这是曲松十必须独自经历的、将灵感转化为蓝图的过程。
她只是在她深夜对着屏幕沉思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牛奶;或者在她因为久坐而肩颈酸胀时,用略带强制的语气提醒她起身活动。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曲松十终于将“萤火·共鸣计划”的初版框架整理完毕。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一种混合着疲惫与成就感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
她转过头,看向坐在沙发上看书的路回终,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期待:“姐姐,我……我把周末那些想法,初步整理成一个方案框架了。你想……看看吗?”
这是她第一次,将自己独立构思、尚未经过团队评审的核心设计方案,主动展示给路回终。
带着点学生交出答卷般的忐忑,也带着对最信任之人认可的渴望。
路回终抬起眼,合上手中的书,放在一旁。她看向曲松十,目光平静,然后点了点头。
曲松十立刻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到她身边,将屏幕转向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从核心理念,到具体案例,再到初步的可行性分析。
她的语速有些快,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
路回终安静地听着,目光快速扫过屏幕上的文字和示意图,神情专注,没有任何不耐烦。
直到曲松十全部讲完,屏住呼吸看着她时,路回终才微微颔首,给出了她的评价。
“方向是对的。”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抓住了情感驱动的核心,比单纯的功能叠加更有价值。”
曲松十的心瞬间落回了实处,眼底涌上欣喜。
但路回终的话并没有说完,她话锋微转,语气依旧客观:“不过,用户体验的引导需要非常精细。过于开放的设计,如果引导不足,容易让玩家感到迷茫。而合奏、共创这类强依赖实时配合的玩法,对服务器同步技术和网络环境的要求会很高,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
她没有泼冷水,只是精准地指出了方案中最可能存在的两个风险点。这不是否定,而是基于丰富经验的、最实用的提醒。
曲松十认真地点点头,立刻拿起手边的笔记本记下:“我明白,引导和性能,这是后续需要重点打磨和验证的地方。”
看着她迅速进入思考和记录的状态,路回终眼底掠过一丝几不可查的满意。
她喜欢看到她这种将认可化为动力,将提醒视为养分的成长姿态。
“可以考虑,”路回终顿了顿,补充了一个建议,“先选择一个最小化的可行模块,比如你提到的‘极光烟花’,作为首期验证原型。投入少量资源快速开发出可交互的demo,在小范围用户中进行内部测试,收集真实反馈,再决定下一步的迭代方向和资源投入。”
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推进策略,完美地契合了曲松十目前需要证明创意价值、控制项目风险的阶段。
曲松十眼睛一亮:“对!MVP(最小可行产品)思路!这样可以最快速度验证核心玩法的吸引力,也能提前暴露技术问题!”她看着路回终,由衷地说,“姐姐,你这个建议太关键了。”
路回终没有居功,只是淡淡地说:“常见的项目管理方法而已。”她重新拿起书,语气恢复了平时的疏淡,“框架有了,推进思路也有了,剩下的就是执行和验证。”
她的话像是一道清晰的分界线,肯定了创意的价值,也指明了落地的路径,然后便将舞台完全交还给了曲松十。
曲松十抱着电脑,心里充满了干劲。
最初的星火已被小心呵护,前行的蓝图也已铺开一角。
她知道,接下来,该轮到她带着这份凝聚了灵感与思考的“萤火·共鸣计划”,去点亮更广阔的天地了。
而路回终,将继续是她身后最冷静的观众,和最坚实的基石。
喜欢回响终松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回响终松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