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情怀的象征,《宋史·岳飞传》更称其“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诗作:
《满江红·写怀》(岳飞 作)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评论区
「有李说不清: 小时候觉得岳飞真牛逼,能埋在西湖,现在觉得西湖真牛逼,能埋岳飞」
「西红杮炒番茄: 1142年,岳飞冤死在临安大理寺监狱里,死状惨烈,死后,竟无一人替他收尸。好在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偷偷地走进监狱里,冒着生命危险,把岳飞的尸体背了出来。还有岳飞手下名将张宪被害,秦桧把他尸体分成几十块。这莫须有的罪名,真的让人心痛!」
「苏糖可: 最该死是赵构,秦桧也只是看穿了他的心,帮他做了想做的事[发怒]后世唾骂……」
「都督天下兵马: 难以想象重文轻武的弱宋竟然还能有岳飞、孟珙、虞允文这般的名将」
「———: 看到岳云的战绩和勇猛的战绩后,真是无比愤怒,深感遗憾!那么年轻,那么有前途的勇将!哎!故而对南宋毫无好感!」
「ideal.: 岳飞 要是遇见刘禅这样的主子不得起飞咯」
「乖乖8086: 历史告诉我们!敌人丛来只是我们自已人!」
汉高祖刘邦:“岳飞这小子,打仗是块好料,带的兵能做到‘冻死不拆屋’,这份军纪,比当年我的那帮老兄弟还强。他心里装着家国百姓,敢跟金人硬拼,这份血性,朕得竖个大拇指。
但他犯了武将的大忌——太‘刚’,不懂藏拙。‘岳家军’名头一响,士兵只认岳飞不认皇帝,换谁坐龙椅都得犯嘀咕。当年韩信功高震主,朕虽用他却也不得不防,岳飞要是生在朕的时代,要么学张良功成身退,要么就得像韩信一样,早晚栽在‘功高盖主’这四个字上。高宗杀他,虽狠了点,但也是怕兵权旁落,这心思,朕懂。”
汉武帝刘彻:“岳飞的北伐之志,合朕的胃口!朕当年派卫青、霍去病横扫匈奴,就是要扬我华夏国威,岳飞抗金护土,跟他们是一路人。他创‘背嵬军’,以少胜多,还能制定‘连结河朔’的战略,这等军事眼光和执行力,是难得的帅才,若归朕麾下,定能让他带兵把金人打回老家。
可他最大的问题,是没搞懂‘皇权至上’。皇帝让他撤兵,十二道金牌才召回,这叫‘抗命’,在朕这儿绝不能忍。朕用将,既要他们能打仗,更要他们绝对听话,卫青、霍去病战功再高,也从不敢违逆朕的旨意。岳飞要是在朕朝,朕会给他人马、给粮草,让他放开手脚北伐,但也会派心腹盯着,敢有半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当场就能收了他的兵权。”
汉光武帝刘秀:“岳飞护国安民、体恤士卒,是难得的仁将。‘岳家军’能得民心,靠的就是他的仁厚与严明,这和朕当年起兵时‘延揽民心、善待将士’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一心想收复中原、雪洗国耻,这份志向,也值得敬佩。
但他性子太‘刚’,不懂‘柔道’。高宗虽有苟安之心,但并非全然昏聩,岳飞若能放缓‘迎二圣’的节奏,多与朝廷沟通,循序渐进地推动北伐,或许能避免猜忌。朕当年平定天下,靠的就是‘柔能克刚’,既要坚持目标,也要懂得变通,兼顾朝堂各方的心思。岳飞要是在朕朝,朕会耐心劝导他,协调好君臣、朝堂的关系,让他既能施展抱负,又能保全自身,毕竟这样的忠臣良将,丢了太可惜。”
唐太宗李世民:“岳飞是难得的‘忠勇双全’之将,护国安民、治军严明,这些都没话说,朕手下的秦叔宝、尉迟恭,论对王朝的忠心,和他不相上下。高宗有这样的将领却不能用,反而听信奸臣谗言将其杀害,简直是‘自毁长城’,朕实在想不通。
朕治国,讲究‘君臣相得’,只要是忠臣良将,哪怕直言进谏,朕也愿意听。岳飞想北伐、想迎回二圣,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说话做事没顾及到高宗的心思。若是他生在朕朝,朕会找他好好聊聊,讲清朝堂的难处和帝王的顾虑,君臣之间把话说开,既能让他安心打仗,又能避免猜忌,何至于落得那般下场?秦桧那样的奸臣,在朕的朝堂上,根本没机会兴风作浪。”
武则天:“岳飞的本事,不分男女帝王,都得看重。他能在南宋那样的烂摊子下,带出一支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军队,还能打下朱仙镇那样的胜仗,这份能力,比朝堂上那些只会空谈的文官强百倍。朕当年破格用人,不管出身、不分性别,只要有真本事,就给机会,岳飞要是在武周,凭他的战功,封将拜侯都不在话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