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真和宇文成都为首,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这场决战。
再打下去,双方都有胜利的把握。但毕玄的介入,还是让秦真和宇文成都心生忌惮。
没人知道秦真和宇文化及怎么沟通的,只知道秦真一路打穿大军,直抵中军不久,宇文化及就传出了撤兵的命令。
据后世编撰的大隋史书记载,大业十二年八月初八,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一战,天下第一高手秦真,先后鏖战当世六位大宗师,击杀一人,慑走一人,余下四人无力再战。
后,城中守军危在旦夕之际,秦真拖着重伤之身,孤身杀入大军之中,以全体敌军将领性命为交换,逼迫隋军统帅宇文化及退兵。
.(实则,秦真只是解了第一次潜入大营时,在宇文化及脑部种下的异种真元,同时点出了宇文化及心中的大秘密。)
这场隋军与生民军最后的决战,落下帷幕。
此役,堪称生民军崛起过程中最惨烈一战。
......
战后统计,聊州生民军生还之人不过十之二三。
隋军二十万大军退出战场,追寻隋帝杨广的踪迹而去。
聊州安稳后,王君可所部援军入城,收复失地,重建秩序。
秦叔宝则领军北上,为单雄信解围。
宇文化及派家族高手传信,先秦叔宝一步。
裴仁基当机立断,率领本部遁入太行山,留罗成统领的北平军殿后。后裴仁基亲领三万精锐,北上雁门关支援魏文通,令其子裴元庆领九万大军回归洛阳。
秦叔宝到来时,与折损近半的单雄信所部会合,又和被抛弃的罗成签下休战协议,放北平军安然回归。
大战结束的消息传到关中时,李家大军正在围攻大兴,城中守军士气大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主张遁入山林,另觅时机。
李世民力主攻下大兴,苦撑待变。在他看来,隋帝已是强弩之末。
最终,李世民和李秀宁主掌兵权,李渊亦不愿放弃,下令继续猛攻大兴。
三日后,李元霸“意外”发狂,杀上城墙苦战半日,锤杀近万人,打崩守军士气,迫使其投降,李家军入主大兴。不久将大兴改名长安,李渊上书请封关中节度使一职。
远在中原、人困马乏的隋帝毫不理会李渊。而是恼怒于关中世家作壁上观,下令王世充将先前关中而来的三十五万尽数编入大军,严加训练。
大业十二年九月,所有大宗师重伤的消息不胫而走。
雁门关外,魏文通和裴仁基联手,大破突厥,回身将太原李家祖地洗劫一空。二人分别驻守一处,上书请皇帝定夺。
裴元庆奇兵突出,抢在李世民之前抵达潼关,堵死李家军东进之路。
十月,隋帝回归洛阳,指挥大军支援各地,动乱迅速平息。
杜伏威损失不小,遁入江淮水网。尚师徒占据城池,打通大运河,联通江淮与洛阳,兵锋直逼枣州樊虎所部。
窦建德在济州大受启发,决意与刘黑闼以双腿丈量山东十五州之地。
生民军统计战果,三十万大军折损过三分之一,元气大伤。
战前,隋军出兵三十万,由隋帝杨广、魏文通、裴仁基分别统领十万。
战后统计,仅是中原地区,大军过四十万,加上关中三十五万青壮组建的大军,近八十万。这还没有算上河北各城以及高句丽回归的军队。
不仅没亏,还越打越多。
十一月,隋帝以太行八陉自井陉以北的四关为交换,换回河北各城来不及随裴仁基撤走的十余万驻军,让生民军进驻雁门关,防守长城,直面突厥大军。
河北一分为二,沧州、常州(石家庄)以北,归生民军所属,直面突厥。以南归属大隋,和太原以南连成一片。
隋军则收缩兵力,以太原为中心设立第一道防线,防备突厥越过雁门关南下,由魏文通领军八万驻守;又在黄河沿岸设立第二道防线,阻止生民军南下,裴仁基受命统筹黄河沿线十五万大军,亲领大军五万驻守邯郸。
腊月,风平浪静。
转眼,来到大业十三年。
大隋的统治算得上风雨飘摇,但也绝不至于如同原本的命运线一般,在大业十四年轰然崩塌。
大年初一,感受着命运的变动,秦真信心大增,自己所作所为是有意义的。求真意境瞬间达到一阶圆满,心境澄澈,修行速度也增加些许。
而经过数月的努力,大战后的山东十五州人心稳定、恢复安稳。新纳入治下的河北沧州、常州、定州、津州、幽州各地,也已初步整合,等待后续归心。
如今,生民军可谓是千头万绪。
内要安定民心、平息战乱创伤、打击各地不安分的势力,外须再次扩军、应对突厥、防御大隋,打击匪患,镇压地方,防守海疆。
幽州以北各州军民的生存问题,最是严峻。
而傅采林死后,大隋放弃雁门关以东长城,间接放弃高句丽旧地。
隋军撤走时进行了最后毁灭性的开发,高句丽遗民的存亡和治理方略,也压在生民军头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斗战万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斗战万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