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厂长出面保下傻柱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在轧钢厂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工人们私下议论纷纷,有感叹傻柱运气好的,也有对杨厂长此举感到不解甚至不满的。采购科里,王大海和小刘更是借此机会,阴阳怪气地说了不少风凉话,暗示林向阳想动杨厂长“罩着”的人,是自不量力。
林向阳对此并未动怒,只是心中那根名为“警惕”的弦,绷得更紧了。杨厂长与聋老太之间,定然存在着某种超越寻常邻里关系的纽带。维护傻柱,表面是惜才或顾及情面,深层原因,恐怕是为了维持四合院那脆弱的“稳定”,避免因傻柱倒台而牵扯出更多对他和聋老太不利的事情。
“不能再被动等待了。”夜深人静时,林向阳在空间中劳作,心思却飞速流转,“必须主动出击,切断杨厂长伸向四合院的手,至少要让他不敢再如此明目张胆地庇护。同时,要进一步验证他和聋老太的关系。”
直接举报?证据不足,打草惊蛇。正面冲突?地位悬殊,无异于以卵击石。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自身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让杨厂长在动他,或者动他想要维护的人时,不得不掂量掂量代价。同时,要找到杨厂长的软肋,或者,创造一个他无法拒绝的“合作”机会,在其内部埋下钉子。
接下来的日子,林向阳仿佛什么事都未发生,依旧兢兢业业地完成采购任务,甚至比以往更加积极。但他工作的侧重点,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计划内的指标,而是利用空间产出的优势和超越时代的眼光,开始主动为厂里“创造”效益。
一次,厂里急需一批高品质的劳保手套,原有供应商突然断货,生产眼看要受影响。林向阳“恰好”通过“特殊渠道”,弄来了一批厚实耐磨、价格却更优惠的棉纱手套,解了燃眉之急。这批手套,自然是他利用空间棉花和初步摸索的纺织技术(借助灵泉意念辅助),小批量“试制”的产物,品质远超市面同类产品。
又一次,兄弟单位来厂交流学习,后勤接待压力巨大,尤其是肉类供应紧张。林向阳“辗转”从“山区老乡”手中,收购到了一批品质极佳、价格公道的野味和山珍,让招待餐水准上了几个台阶,给轧钢厂挣足了面子。这些,自然是空间养殖和种植的成果。
他还“无意间”向李副厂长提及,自己认识一位对机械维修颇有研究的老师傅(借口),或许能帮忙解决厂里那台老出毛病的进口机床的疑难杂症。在李副厂长的默许下,他利用前世粗浅的理工知识和灵泉对精神的滋养、对细微处的敏锐感知,还真的指出了几个关键问题,虽然未能亲手修好,但其精准的判断让厂里的老师傅都啧啧称奇。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不起眼,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逐渐在厂领导层,尤其是在一直关注并支持他的李副厂长心中,树立起林向阳“有能力、有门路、肯为厂里着想”的鲜明形象。李副厂长在厂务会上,多次公开表扬林向阳,称其为“搞活厂内经济的能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与之相对,杨厂长那边,却隐隐遇到了一些麻烦。先是市里对其主导的某个技术改造项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展缓慢;接着,又有风声传出,上级对其在管理上“重生产、轻后勤”、“有时过于讲人情”的作风略有微词。这些麻烦都不大,却足以让他焦头烂额,分散精力。
林向阳清楚,这背后,或许有周家二哥周卫国在公安系统内若有若无的影响力在发挥作用,也可能只是巧合。但他更愿意相信,这是自己不断展现价值后,无形中改变了厂内的力量对比。
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对杨厂长和聋老太的调查。他通过许大茂,了解到杨厂长是十几年前从外地调来的,履历看似清白,但调来前的具体经历有些模糊。而聋老太,则在杨厂长调来后不久,就被易中海接进了四合院,对外宣称是远房亲戚,无儿无女。
时间点上,存在着某种巧合。
林向阳没有能力去查证几十年前的旧事,但他可以从当下入手。他嘱咐许大茂和刘岚,留意杨厂长与聋老太之间任何不寻常的接触,比如传递物品、特殊的暗号、或者杨厂长在非年非节时单独前往四合院等。
机会终于在一个周末的傍晚出现。许大茂急匆匆地找到林向阳,压低声音说:“向阳,有情况!刚才我看见杨厂长的司机,开车到了胡同口,没进院,是聋老太自己拄着拐棍出去的,在车里待了大概十分钟才下来,手里好像多了个小布包!”
林向阳眼神一凝:“看清是什么了吗?”
“隔得远,看不清,但肯定不是吃的用的,那布包看着挺沉。”许大茂笃定地说。
“很好。”林向阳点点头,递给许大茂一小包空间产出的精品烟丝,“继续留意,尤其是他们传递东西的时间和规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空间助我斩众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空间助我斩众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