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林家种植基地,往日里机器轰鸣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人们忙碌着搭建防虫网、搬运有机肥的身影。按照“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的转型方向,绿色有机农业的推进被列为首要任务。父亲拿着李教授制定的《有机种植实施方案》,站在基地地头,对负责种植的林文博和工人们说:“从今天起,咱们基地全面禁用化肥农药,改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技术,一定要把有机种植这件事做实做好。”
要实现有机种植,首先要对种植基地进行全面改造。家族投入了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搭建物理防虫设施、改造灌溉系统和建设有机肥发酵池。工人们在基地四周竖起了两米高的防虫网,既能阻挡害虫入侵,又不影响通风透光;在田间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物理防治;灌溉系统则改成了滴灌模式,不仅能节约用水,还能精准控制水分供应。有机肥发酵池建在基地一角,专门收集周边农户的秸秆、粪便等废弃物,经过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既环保又能保证肥料的安全性。
改造过程中,不少老工人提出了质疑。有着二十多年种植经验的张叔皱着眉说:“阿哲,咱们种了这么多年地,都是靠化肥农药才保证产量的,现在不用这些,产量肯定得下降,到时候咱们怎么赚钱啊?”其他工人也纷纷附和,脸上满是担忧。父亲耐心地解释:“张叔,我知道大家的顾虑,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有机农产品是未来的趋势。虽然初期产量可能会下降,但只要咱们的产品质量好,一定能卖出好价钱,长远来看肯定是划算的。”祖父也在一旁说:“咱们林家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不能为了产量就用对消费者有害的东西。有机种植虽然难,但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咱们自己的品牌负责。”在父亲和祖父的劝说下,工人们终于打消了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基地改造工作中。
基地改造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引进绿色种植技术。李教授派来了他的学生小王,长期驻扎在基地指导种植技术。小王带来了多种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菌剂,向工人们详细讲解使用方法:“这种Bt乳剂是生物杀虫剂,对害虫毒性很强,但对人体和益虫无害;这种枯草芽孢杆菌是微生物菌剂,能改良土壤,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工人们认真学习,记好笔记,在小王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为了保证种植过程的规范性,林文博制定了详细的种植日志,每天记录天气情况、灌溉量、施肥种类和用量、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内容。他还组织工人们定期参加有机种植技术培训,邀请李教授和小王进行授课,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林思远也经常来基地帮忙,他拿着小本子,跟着林文博记录种植日志,还会帮着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发现有病虫害迹象就及时报告。
然而,绿色有机种植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禁用化肥农药时,草莓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叶片也不如以前翠绿。工人们看着心急如焚,张叔又忍不住劝道:“阿哲,你看这草莓长得这么慢,再不用化肥,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泡汤了。”父亲心里也很着急,但还是坚持说:“再等等,这是作物适应的过程,咱们不能半途而废。”他让林文博和小王加强对草莓苗的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管理措施。小王通过检测发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够,于是建议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并在田间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提高土壤肥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草莓苗终于恢复了生长活力,叶片变得浓绿厚实。
更让人头疼的是病虫害问题。虽然采取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但还是有部分草莓受到了蚜虫和白粉病的侵害。林文博和小王连夜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决定采用释放蚜茧蜂的方法防治蚜虫,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粉病。他们亲自到田间释放蚜茧蜂,喷洒微生物菌剂,每天都守在基地里观察防治效果。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病虫害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是有10%左右的草莓受到了影响,产量比预期减少了不少。
成本的增加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机肥的价格比化肥高3倍,生物农药的价格比化学农药高5倍,再加上基地改造和技术培训的费用,种植成本比往年增加了40%。看着不断增加的成本和不理想的产量,家族成员们都感到了压力。曾祖看着账本,叹了口气说:“这有机种植真是烧钱啊,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咱们的资金怕是撑不住。”父亲安慰道:“爸,初期困难肯定是有的,只要咱们的产品能通过有机认证,打开市场,成本问题慢慢就能解决。”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林家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过程,增强信任感,家族决定建立产品溯源体系。他们引进了农产品溯源系统,给每一批农产品都贴上了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农产品的种植基地、种植过程、施肥用药情况、检测报告等信息。林文博负责溯源信息的录入和更新,确保每一条信息都真实准确。“咱们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溯源体系就是最好的证明。”林文博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