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张婷毕业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有3年文化活动策划经验,她一来就提出了“四季文化主题活动”的方案,春天搞“农耕文化节”,夏天办“传统技艺夏令营”,秋天做“丰收文化周”,冬天举行“家训文化展”。在她的策划下,“农耕文化节”吸引了上千游客,大家体验播种、插秧、磨豆腐等农事活动,还观看了传统农具展,反响热烈。30岁的陈明曾在市博物馆工作,熟悉博物馆运营管理,他对家族博物馆进行了重新规划,把展品按照“创业历程”“抗战岁月”“新时代发展”三个主题分类,还引入了数字化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就能听展品背后的故事。25岁的刘敏学旅游管理专业,擅长旅游线路设计和客户服务,她优化了旅游项目,设计了“亲子文化体验游”“传统技艺研学游”等多条特色线路,还培训了一批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小波折。有一次,兴趣班的两个小辈因为争夺一块上好的铁坯吵了起来,谁也不肯让步。祖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把两人叫到身边,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块老铁坯说:“这块铁坯跟着我几十年了,当年我和你高祖一起打铁,他总是把好材料让给我练手。咱们林家的家训讲究‘善’,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才是正理。”两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主动向对方道歉,还一起用那块铁坯打制了一个“团结”字样的挂件。
基金管理过程中,有村民质疑资金使用不透明。曾祖带领基金管理小组,把每一笔收支明细都张贴在村委会的公告栏上,还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现场解答大家的疑问。“咱们的基金是为了传承文化,每一分钱都要花在明处,让大家放心。”曾祖的话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之后再也没人提出质疑。
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地,文化传承工作渐渐步入正轨。年轻成员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不少人表示要把传统技艺作为自己的爱好甚至职业;文化传承基金运转良好,为传承工作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专业人才的加入让各项活动和项目更加规范、有创意。家族博物馆的游客量比之前增加了两倍,农产品的销量也稳步上升,“勤、诚、善”的家训不仅在家族内部深入人心,还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年底的时候,我们举办了一场“文化传承成果展”,邀请了家族成员、村民、游客和合作伙伴参加。展台上,摆放着年轻成员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博物馆的新展品、旅游项目的照片和文创产品。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祖父笑得合不拢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家族文化传下去,现在看来,这个心愿一定能实现。”父亲也感慨地说:“文化传承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坚守家训,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林思远拉着张婷的手,指着自己制作的铁制家训挂件说:“张老师,明年我还要学更多手艺,把咱们家的文化讲给更多人听。”张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思远真乖,我们一起努力,让林家文化越来越棒。”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林家老宅的屋檐上,也洒在每个人的脸上。虽然文化传承的路上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勤、诚、善”家训的指引下,让林家的文化之树常青,让传统与创新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