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林思远所在的青石镇中心小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我的家族故事”演讲比赛。当老师在班上宣布这个消息时,林思远立刻举起了小手:“老师,我要参加!我要讲我们林家的故事!”回家的路上,他蹦蹦跳跳地跟我和苏晚分享这个消息,小脸上满是期待:“爸爸,妈妈,我要把高祖、爷爷和爸爸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他们都知道我们林家的家训!”
晚饭时,林思远把参加演讲比赛的事告诉了全家人。祖父听了,放下筷子,眼睛一亮:“好啊!思远有这个想法,我们全家人都支持你。咱们林家的故事可多着呢,‘勤、诚、善’这三个字,就是靠一代代人用故事撑起来的。”曾祖也笑着说:“思远,曾爷爷给你讲高祖当年打铁创业的故事,保证精彩!”高祖虽然话不多,但也点了点头,眼里满是鼓励。
接下来的几天,全家人都成了林思远的“故事顾问”。每天晚上,大家都围坐在客厅里,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思远讲家族的故事。曾祖先打开了话匣子:“你高祖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糊口,他就去学打铁。那时候没有机器,全靠一双手和一把铁锤,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生火,一直打到深夜。有一次,为了赶制一批农具给乡亲们春耕用,他连续打了三天三夜的铁,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肯休息。有人劝他:‘歇歇吧,钱是赚不完的。’你高祖却说:‘乡亲们等着农具春耕呢,耽误了农时,就是误了大家的生计。’这就是咱们林家的‘勤’,靠一双勤劳的手,撑起自己的家,也帮衬着乡亲们。”林思远听得入了迷,拿起小本子,歪歪扭扭地记下“勤——高祖打铁”。
祖父接着讲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才十几岁,跟着村里的大人们一起支援前线。我们没有武器,就帮着送粮食、传消息。有一次,我奉命把一封重要的情报送到十几里外的游击队手里,路上遇到了敌人的巡逻队。我赶紧把情报藏在鞋底,假装是去田里干活的孩子,才躲过了搜查。那时候条件艰苦,经常吃不饱饭,但只要想到能为抗日出一份力,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还有一次,我们村里来了一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你曾祖母冒着生命危险把他藏在柴房里,每天给他换药、送吃的,直到他康复。这就是咱们林家的‘诚’,对国家忠诚,对朋友真诚,答应别人的事,就算拼了命也要做到。”林思远听得眼睛红红的,又在本子上记下“诚——爷爷抗日”。
轮到父亲讲自己的故事时,他摸了摸思远的头,温和地说:“爸爸当年在城里工作,看到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田地都荒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候你爷爷经常跟我说,‘咱们是农民的后代,不能忘了本’。所以我就决定回乡创业,把荒废的田地重新利用起来,搞特色种植。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说我放着城里的好工作不干,回来当农民。但我没有放弃,一边查资料,一边请教专家,还带着乡亲们一起干。有一次,我们种的草莓得了病虫害,我急得几天几夜没合眼,四处奔波找解决办法,终于保住了草莓园。后来,我们的种植基地越来越大,还带动了村里的乡亲们一起致富。这就是咱们林家的‘善’,不仅要自己过得好,还要想着身边的人,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林思远用力点点头,在本子上写下“善——爸爸创业”。
有了这些故事,林思远开始准备演讲稿。他先把长辈们讲的故事整理成简单的语言,然后在我和苏晚的帮助下,修改成适合演讲的稿子。演讲稿里,他用稚嫩的语言讲述着高祖打铁的勤劳、祖父抗日的忠诚、父亲创业的善良,最后还提到了自己在家族中的所见所闻:“曾祖每天教我念《三字经》,告诉我要懂礼貌;爷爷教我种向日葵,说要像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爸爸妈妈教我要帮助同学,分享玩具……这些都是‘勤、诚、善’的家训在生活中的样子。”
演讲比赛前一天,林思远在家里进行了“彩排”。他站在客厅中央,手里拿着演讲稿,虽然有些紧张,但声音很洪亮。当他讲到高祖打铁磨出血泡还不肯休息时,高祖的眼里泛起了泪光;当他讲到祖父冒着危险送情报时,祖父不住地点头;当他讲到父亲带动乡亲们致富时,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彩排结束后,全家人都为他鼓掌,祖父说:“思远,讲得太好了!明天就像今天这样,大胆地讲,把咱们林家的精神传出去!”
演讲比赛当天,学校的礼堂里坐满了老师和同学。林思远穿着一身干净的校服,排在第十个出场。看着前面的同学一个个精彩地演讲,他有些紧张,小手紧紧攥着演讲稿。我走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别紧张,就像在家里彩排一样,把家族的故事讲出来就好。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在下面为你加油。”林思远点点头,深吸了一口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