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林家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类日益丰富,父亲渐渐意识到,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仅仅依靠产品品质还不够,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以前咱们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可现在市场上的农产品越来越多,没有响亮的品牌,消费者怎么能记住咱们?” 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父亲的话让大家豁然开朗。从那以后,林家企业正式开启了品牌建设的征程,而 “青石镇” 这个承载着家族记忆与乡土情怀的名字,也逐渐成为了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品牌建设的第一步,便是注册商标。父亲特意咨询了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了解商标注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他说:“‘青石镇’不仅是咱们企业的发源地,更是产品品质的象征,必须把这个名字牢牢攥在手里。”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父亲提交了 “青石镇” 商标的注册申请,涵盖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个类别。当拿到商标注册证书的那天,父亲特意把证书挂在了总厂的办公楼里,他指着证书对我们说:“这张纸虽然薄,但分量重啊!它是咱们企业的‘身份证’,也是对消费者的承诺。”
有了注册商标,接下来便是通过广告宣传,让更多人认识 “青石镇” 品牌。父亲没有盲目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而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 “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定位目标客群” 的宣传策略。
在线下,父亲首先瞄准了本地市场。他在青石镇、平阳县的主要交通路口、菜市场、超市附近投放了广告牌,画面上印着金黄的油菜花田、饱满的红薯和晶莹的粉条,配上 “青石镇农产品,源自自然的馈赠” 的标语,既醒目又亲切。每到节假日,父亲还会组织员工在超市、社区开展 “品牌体验活动”,现场煮制粉条、冲泡杂粮粉,让消费者免费品尝。有一次在平阳县的超市门口,一位阿姨尝了一口红薯粉条后,连连称赞:“这粉条口感真劲道,比我以前买的好吃多了!” 当得知这是 “青石镇” 品牌的产品时,阿姨当场买了五斤,还说要推荐给邻居。
除了本地宣传,父亲还把目光投向了省级媒体。他与省电视台的农业栏目合作,拍摄了一部关于林家企业的纪录片。纪录片从祖父创办小作坊的故事讲起,展现了 “青石镇” 牌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还记录了父亲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带动乡亲致富的经历。纪录片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观众打来电话咨询购买渠道,还有一些经销商主动联系父亲,希望能代理 “青石镇” 品牌的产品。
在线上,父亲则让林昊和我负责品牌宣传工作。我们利用电商平台的广告投放功能,针对江浙沪、珠三角等消费能力较强的地区,精准推送 “青石镇” 品牌的产品广告;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定期发布品牌故事、产品知识和用户反馈,还发起了 “寻找身边的青石镇味道” 话题活动,鼓励消费者分享与 “青石镇” 产品相关的故事。有一位上海的消费者在话题下留言,说自己小时候在青石镇住过,后来离开家乡,没想到在网上买到了 “青石镇” 牌的红薯脆片,吃到的瞬间就想起了童年的味道。这条留言获得了上千个点赞,也让更多人了解到 “青石镇” 品牌背后的情感故事。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逐渐提升,父亲又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 参加国际展会,让 “青石镇” 品牌走出国门。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有人提出了顾虑:“咱们的产品从来没走出过国门,国际市场的规则、消费者的口味都不了解,万一参展效果不好怎么办?” 父亲却坚定地说:“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市场。就算这次没拿到订单,能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让更多外国人知道‘青石镇’,也是值得的。”
为了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父亲带领团队做了三个多月的准备。首先是产品包装的升级,父亲请专业的设计公司,根据国际市场的审美习惯,重新设计了产品包装。新包装保留了老槐树的图案,增加了英文标识和产品溯源二维码,还采用了环保材料,既美观又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其次是产品的筛选,我们从众多产品中挑选出了红薯脆片、速冻蔬菜、无糖杂粮粉等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还特意研发了适合国外消费者口味的 “低盐红薯脆片”“有机蔬菜礼盒”。
展会开幕那天,“青石镇” 品牌的展位前人头攒动。父亲亲自上阵,向每一位咨询的外商介绍产品:“这是我们的红薯脆片,采用低温油炸技术,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口感酥脆,营养健康。” 他还现场冲泡杂粮粉、煮制速冻蔬菜,让外商直观感受产品的品质。有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采购商,尝了红薯脆片后,对产品赞不绝口,当场就与父亲签订了小批量的采购协议,还表示会把产品带回马来西亚试销,如果市场反应好,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