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龙力排众议,决意主战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迅速在朝野上下激起千层浪。主战派将领如齐怀远等人,备受鼓舞,摩拳擦掌;而主和派与保守势力则忧心忡忡,暗中非议者不在少数,认为年轻皇帝过于冲动,将国家拖入了危险的泥潭。京城内外,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与躁动气氛弥漫开来。
然而,张煜龙心意已决。他深知,退缩和妥协换不来真正的和平,唯有展示出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才能震慑宵小,赢得长久的安宁。退朝后,他并未休息,而是立刻在武英殿召见了新任兵部尚书齐怀远、户部尚书(刚由一位实干派侍郎擢升)、工部尚书以及几位在京的资深都督,召开第一次最高级别的军机会议。
武英殿内,巨大的西北疆域沙盘已经摆好。张煜龙一身利落的戎装(并非正式铠甲,而是一种便于活动的劲装),站在沙盘前,目光锐利。齐怀远等人分列两侧,神情肃穆。
“诸位爱卿,时间紧迫,虚礼免了。”张煜龙开门见山,手指点向沙盘上标注的凉州、肃州等要地,“齐卿,先将敌我态势,详细道来。”
“臣遵旨!”齐怀远拿起指挥棒,指向沙盘,“陛下请看,目前鞑靼主力约八万,由阿史那·咄苾亲自统领,集结于居延海以北,其前锋游骑约两万,已渗透至我凉州外围,切断了几处重要烽燧线路,劫掠村镇。肃州方面压力稍轻,但亦发现敌大规模斥候活动。我军在西北一线,可用之兵约十五万,然分守各城关,机动作战兵力不足五万,且多为步卒,骑兵稀缺。”
情况不容乐观。兵力虽占优,但机动性差,被动防守,极易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粮草军械储备如何?”张煜龙看向户部尚书。
新任户部尚书是个精干的中年人,名叫周文博,忠诚度经洞察之眼观察已达72。他连忙出列,禀报道:“回陛下,国库……确实吃紧。历年积欠边饷已拨付部分,但若要支撑大军长期作战,粮秣缺口巨大。已紧急下令江南、湖广等地加征秋粮,但运输路途遥远,恐缓不济急。军械方面,工部库存的刀枪弓弩,多为旧式,箭矢储备亦不足。”
工部尚书也面露难色:“陛下,打造军械需要铁料、工匠、时间,短期内难以满足大规模需求。”
问题一个个摆上台面:兵员机动性差、粮草不足、装备落后。这些都是积弊已久的老问题,非一日之寒。
殿内气氛凝重。几位老都督暗自摇头,觉得此战前景黯淡。
张煜龙却并未气馁。他沉吟片刻,开口道:“诸卿所虑,皆是实情。然,事在人为!朕有几策,诸位参详。”
他走到沙盘前,条分缕析:
“第一,兵员问题。步卒守城有余,攻取不足。朕意,不必急于与敌野战决战。当务之急,是重整边军,汰弱留强,并立即从京营、各地卫所抽调精锐,尤其是擅长山地、丛林作战的士卒,组建三到五支‘快速应援营’,每营五千人,配以双倍驮马,不要求他们与骑兵对冲,而是专门负责救援被围烽燧、袭扰敌军后勤、护卫粮道!发挥我军人多、熟悉地形的优势,以步制骑,积小胜为大胜!”
“快速应援营?”齐怀远眼睛一亮,这个概念新颖且实用,“陛下此策甚妙!如此可弥补我军机动力不足之短板!”
“第二,粮草问题。”张煜龙继续道,“加征秋粮远水难解近渴。传朕旨意,即刻开放部分皇家粮仓,并号召京畿、中原富户、商贾,‘捐输助饷’,朕可赐其匾额,或予其子弟荫封、科举加分等荣衔!同时,命周尚书精算路途,开辟多条补给线,减少损耗。此外,朕已命皇庄加速收割新试种的土豆,此物耐储存,可部分充作军粮。”
“捐输助饷”和利用新作物,都是打破常规的思路,让周文博看到了希望。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军械!”张煜龙目光扫过工部尚书,“常规刀枪弓弩要加紧打造,但更要‘出奇制胜’!”
他顿了顿,决定透露部分底牌:“朕近日偶得数种古籍残卷,记载了一些奇技巧术。其一,可大幅提升铁器坚韧之法;其二,一种名为‘火药’的配方,其声如惊雷,可爆破城墙,亦可制成投掷之物,威力惊人!”
“火药?”工部尚书一脸茫然,闻所未闻。
张煜龙没有过多解释,他知道空口无凭。“冯保,将朕让你准备的东西拿来。”
冯保立刻端上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块颜色暗沉、却隐隐有金属光泽的“铁块”,以及几个用油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小包。
“此乃用新法炼出的‘精铁’,诸位可试试其硬度。”张煜龙示意。一位都督上前,拿起随身的佩刀用力劈砍,只见火花四溅,那“精铁”上只留下淡淡白痕,而佩刀却崩了一个小口!众人皆惊!
“这……这堪比百炼精钢啊!”工部尚书激动得声音发颤。若军队普遍装备此种铁器,战力将提升何止一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大学时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学时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