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的春日,是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氛围中到来的。
去岁冬日的流言与清洗,如同凛冽的寒风,扫落了枝头的枯叶,却也使得幸存者更加蜷缩起来,蛰伏待机。
然而,权力的博弈从未止息,旧的矛盾被压制,新的利益冲突便在看似稳固的格局下,悄然滋生、膨胀。
武媚娘主导的迁都、清洗与新政,本质上是一场对帝国权力与财富的彻底再分配。
旧有的关陇军事贵族和山东高门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被打破,他们在洛阳及周边经营数代的庞大产业——田庄、店铺、作坊、码头,或被查抄充公,或在新政的挤压下日渐萎缩。
空出的巨大利益真空,如同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饕餮盛宴,吸引着无数双饥饿的眼睛。
武媚娘深谙“欲要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更要“肥水不流外人田”。
她以摄政王夫妇的名义,将大量抄没的优质官田、洛阳东西两市的黄金铺面、以及关系漕运命脉的码头仓廪,以极低的价格或近乎赏赐的方式,授予了在此次权力更迭中坚定支持她的寒门官员、有功将领。
尤其是那些通过文学馆提拔起来的新贵,以及像裴炎、刘祎之等核心心腹的家族。
同时,她并未忘记拉拢那些在清洗中保持中立、或及时转向的中间派官员和地方豪强,分予部分利益,以稳固统治基础。
这套组合拳下来,一个以“二圣”为核心,以新兴官僚、军功集团和依附性强的商业资本为羽翼的新利益集团,迅速在洛阳扎根、壮大。
他们充满活力,贪婪地汲取着养分,迫不及待地想要填补旧势力退场后留下的每一寸空间。
然而,这场盛宴,并非人人有份。
那些在清洗中侥幸残存、但实力大损的旧势力,以及原本在洛阳盘踞、与旧贵族关系千丝万缕、却未能及时投靠新朝的本地豪商,眼睁睁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蛋糕被瓜分殆尽,心中的怨恨与恐慌与日俱增。
他们不敢在政治上公然对抗,便将不满宣泄于经济领域的暗中抵制和破坏。
市场摩擦、商业倾轧、乃至对新兴商户的暗中打压,开始层出不穷。一股针对新贵经济的暗流,在洛阳繁华的表象下涌动。
面对这一局面,摄政王李贞并未袖手旁观。
他深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不能迅速掌控洛阳的经济命脉,任何政治上的胜利都是脆弱的。他动用了自己布局多年的一枚关键棋子——柳如云。
柳如云,这位昔日的晋王府女官,凭借其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对李贞的绝对忠诚,早已在李贞的暗中支持下,建立起一个横跨南北、触角遍及盐铁、丝绸、瓷器、药材的庞大商业帝国“云裳阁”。
迁都之后,李贞便将柳如云及其核心团队秘密调至洛阳,赋予其更重要的使命:
利用其商业网络和资本,迅速渗透并主导洛阳的经济生态,尤其是关乎民生的纺织、粮食等关键行业,为新政权的稳定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
柳如云不负所托,她以雷霆手腕,利用李贞提供的政治资源和自身雄厚的资本,在洛阳东西两市大肆收购店铺、设立分号。
同时,她利用漕运之便,将江南的丝绸、蜀中的锦缎、北地的毛皮源源不断输入洛阳,很快便成为洛阳商界举足轻重的新巨头。
但柳如云和李贞的野心,远不止于传统的商贸。一日,李贞在巡视将作监下设的“工学院”时,被几名来自蜀中的工匠所吸引。他们正在捣鼓几台结构奇特的木制纺机模型。
为首的工匠名叫李三巧,心灵手巧,他向李贞展示了一种新型纺纱机的构想:通过一个简单的飞轮和链传动装置,可以同时带动八个甚至十六个纱锭,由一个纺轮驱动,极大地提高了纺纱效率。
李贞虽不精于匠作,但极具战略眼光,他立刻意识到此物的巨大潜力。
他召来柳如云,指着那模型,目光灼灼:“如云,你看此物如何?若能量产,用于织造,我大唐布匹产量,将倍增不止!”
柳如云仔细查看,眼中闪过商人特有的精明与狂热:“王爷明鉴!此物若成,织造效率何止倍增!成本将大幅下降,利润惊人!
如今洛阳布匹市场,旧商犹在负隅顽抗,若我‘云裳阁’能率先装备此机,必能以价廉物美之优势,横扫市场,一举奠定霸主地位!”
“好!”李贞抚掌大笑,“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着你全力协助李三巧等工匠,尽快将此‘多锭纺纱机’完善、量产!
所需一切,本王让将作监和户部全力配合!此机,可命名为……‘贞观纺纱机’,以彰我朝励精图治之志!”
有了摄政王的鼎力支持和“工学院”的技术后盾,柳如云和李三巧带领工匠们日夜攻关。很快,经过改进的“贞观纺纱机”便试制成功。
它结构相对简单,却效率惊人,一台机器一天纺出的纱线,堪比数十个熟练纺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请大家收藏:(m.20xs.org)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