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十月,南京的金风送爽,吹散了郁积在紫金山上空长达八年的阴霾。秋日的阳光不再像盛夏那般毒辣,而是带着一种成熟的、金黄色的温煦,洒落在中山陵那三百九十二级花岗岩台阶上。
我独自一人站在陵寝的最高处,背负双手,俯瞰着这座刚刚从侵略者铁蹄下重生的都城。
脚下的南京城,虽然满目疮痍,到处是断壁残垣,但在那一片片废墟之中,已经升起了袅袅的炊烟。玄武湖的水面波光粼粼,秦淮河的画舫虽然还未恢复往日的笙歌,但已经有了零星的渔火。
这座城市,是中华民族苦难的缩影,也是我们重生的见证。
我的军服已经洗得发白,肩章上的金星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作为参谋本部参谋次长,这八年来,我很少有像今天这样平静的时刻。我的脑海里,不再是那些令人窒息的红蓝箭头,不再是那些带血的加急电报,也不再是那些在深夜里让我惊醒的炮火声。
但我却无法感到轻松。因为当喧嚣散去,当硝烟落定,那段长达两千九百二十个日日夜夜的历史,就像一幅巨大的、浸透了鲜血的长卷,在我的眼前缓缓展开。
我闭上眼睛,任由思绪穿越时空的迷雾,回到了那个改变一切的夏天。
一九三七年,那是梦魇开始的地方。
那一年的七月七日,卢沟桥畔的枪声,打破了北平的宁静,也击碎了我们最后的幻想。我记得当时站在参谋本部的地图前,看着那个标注着宛平城的小点,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壮。我知道,日本人不仅仅是想要华北,他们想要的是整个中国,他们想要亡我们的国,灭我们的种。
那时候的我们,是何等的孱弱。我们的军队,装备简陋,派系林立,还在使用着上个世纪的步枪。而我们的对手,是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帝国,拥有强大的海军、空军和装备精良的陆军。
但我没有退缩。因为我知道,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八月,战火烧到了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那是怎样的一场血战啊。我指挥着几十万大军,在黄浦江畔,在罗店的磨坊里,在蕴藻浜的泥沼中,与日军展开了寸土必争的厮杀。
我至今还能闻到那股令人作呕的焦糊味,那是尸体在烈日下腐烂,又被炮火反复焚烧的味道。我们的士兵,那些穿着草鞋、戴着德式钢盔或者英式飞碟盔的年轻人们,像潮水一样冲向日军的阵地,然后像割麦子一样倒在机枪的扫射下。
整整三个月。我们填进去了整整一代精英。那是用血肉构筑的长城。虽然我们最终败了,撤了,但我们粉碎了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我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是不会屈服的。
接着是南京。
那是我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当十二月的寒风吹过下关码头时,我看着那些没能撤出来的同胞,心如刀绞。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那三十万冤魂的哭喊,成了我这八年来每一个夜晚的噩梦。我发誓,如果不把日本人赶出去,我就不配做一个人,更不配做一个军人。
一九三八年,我们在血泊中挣扎着站了起来。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那是我们在绝望中看到的第一缕曙光。李宗仁将军指挥着那些被日本人视为杂牌的军队,在鲁南的平原上,硬是把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砍得人仰马翻。那一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告诉了全世界,日本人并非不可战胜。
但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为了阻挡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南下,我们在花园口决开了黄河大堤。黄水滔滔,淹没了日军的坦克,也淹没了我们自己的家园。看着那滚滚黄河水向东南奔泻,看着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我的心在滴血。这是壮士断腕,是忍痛含悲。这笔账,我们记在了日本人的头上。
随后是武汉。
那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我们在长江两岸,在大别山麓,与日军展开了长达四个月的拉锯战。万家岭大捷,我们全歼了日军第106师团,那是何等的痛快。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我们完成了战略转移,把日军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潭。我们退到了重庆,退到了大西南。那里山高路险,雾气弥漫,那是上天留给我们的最后堡垒。
一九三九年,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日本人发现,他们虽然占领了大城市,占领了交通线,但他们永远无法占领广袤的中国农村,永远无法征服中国人的心。
这一年,薛岳将军在长沙创造了奇迹。天炉战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日军第十一军在湘北的稻田里撞得头破血流。第一次长沙大捷,让我们稳住了阵脚,保住了大西南的门户。
与此同时,在敌后,在太行山上,在华北平原,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了游击战。他们像水银泻地一样渗透到日军的后方,破坏铁路,袭击据点。那场百团大战,震动了华北,让日军惊呼治安之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