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琪翔起身,指着地图上的华北平原,沉声道:“韩次长,以目前国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与日军进行野战,恐难取胜。日军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能力极强,尤其注重重炮和航空兵的支援。若在华北平原与日军决战,我军将非常被动。”
另一位教授,毕业于德国柏林军事学院的刘文岛,补充道:“日军在伪满洲国建立了完善的后勤体系,其铁路、公路运输能力远超我方。他们可以通过铁路迅速集结兵力,我军若想长期抵抗,后勤补给将是巨大的挑战。”
我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我深知的事实。我来这里的目的,正是希望他们能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各位的分析非常精准。那么,以我军现有条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消耗敌军有生力量,拖延其进攻步伐,为内地的战略大后方建设争取时间?”
黄琪翔沉吟片刻,道:“韩次长,我以为,我军应避免与日军在华北平原进行大规模会战。可以利用华北地区复杂的河网和村落,构筑多道防御工事,迟滞日军前进。同时,应组建小股精锐部队,深入敌后进行游击作战,破坏其交通线,袭扰其后勤补给。此外,应尽快培训大量军事干部,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提升士气。”
我微微点头,黄琪翔的思路与我的战略构想不谋而合。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配合运动战,这正是中国抗战的精髓。“黄将军所言,甚合我意。军事委员会将尽快成立专门的游击战研究小组,由黄将军负责。同时,各地军校的战术课程也要进行调整,将游击战纳入必修内容。”
刘文岛教授也提出:“韩次长,日军对我国航空侦察日益频繁,我方空军力量薄弱,急需补充。防空体系的建设也刻不容缓。”
我心里一沉,空军是我的心病。我深知制空权的重要性,但孱弱的中国空军,在抗战初期根本无法与日本相比。我只能尽力,尽力去弥补这个巨大的鸿沟。“空军建设,是我的头等大事。我已经多次向军政部和财政部争取预算,并派人前往欧美各国洽购飞机。但这需要时间。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防空预警,尽可能地保存现有战力。”
会议持续了整个下午,直到夜幕降临。教授们提出的每一条建议,我都仔细记录,并在心中反复权衡。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我必须将这些零散的建议,汇聚成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
回到办公室,我拿起电话,拨通了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次长办公室的专线。我的老部下,也是我的秘书长,方维达将军的声音传来:“韩次长,有何指示?”
“方秘书长,你连夜起草一份文件,关于建立游击战研究小组的批复,任命黄琪翔将军为组长。同时,将全国各地军校的战术课程调整方案,一并附上。明天一早,我要看到这份文件。”
“是!韩次长。”方维达干脆利落地应道。
我挂断电话,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窗外,北风仍在呼啸,预示着一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即将过去,而春天,却也带来了战争的阴影。
第二周:1937年2月8日至2月14日
进入二月第二周,国共两党谈判的进展,成为我关注的焦点之一。情报显示,双方在具体条款上仍有分歧,但和平解决的意愿是明确的。这意味着,在对日抗战问题上,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指日可待。我的心头略感宽慰,但更大的担忧是,日本侵略的脚步不会因为我们的内部协调而有片刻停歇。
周一上午,我召集了情报处的负责人,戴笠将军的得力助手,毛人凤。他是一个沉默寡言但行事周密的军人,是情报系统中的重要一员。
“毛处长,对日情报搜集方面,有无新的进展?”我问道。
毛人凤递上几份密报,脸色严肃:“韩次长,据我们潜伏在天津、北平以及伪满洲国的情报员报告,日军在这些地区的军事调动日益频繁。其在华北的驻屯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冬季实战演习,演习内容包括攻城战、渡河战以及夜间突袭等科目。此外,据可靠消息,日本国内的军事预算大幅增加,军工生产线正在加班加点地运作。”
我接过密报,仔细阅读。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铁钉,敲击着我的神经。“还有呢?”
“在经济方面,日方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加紧搜刮我东北三省的战略物资,尤其是煤炭、铁矿石。同时,他们还在华北地区大量倾销日货,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我市场。”毛人凤补充道。
我重重地将密报拍在桌上,心中怒火翻腾。这些侵略者,不仅要夺我山河,更要榨干我民族的血汗!“立即将这些情报,汇总呈报军委会。同时,命令各地情报人员,务必提高警惕,重点关注日军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物资调运情况。任何异常,都要立即上报!”
“是!”毛人凤立正敬礼。
我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怒火。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而是要冷静地应对。“毛处长,关于日军在华北的间谍活动,有无新的发现?特别是针对我军高级将领的策反和渗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