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刚漫过乾清宫的琉璃瓦,朱由检已坐在御案后。他指尖捏着本翻得边角微卷的《农政全书》,目光落在 “甘薯” 条目上,只是偶尔会揉一下眉心 —— 昨夜跟 “实学兴邦” 的奏折熬到三更,此刻脑子还带着点没醒透的钝感,却依旧脊背挺直,半点不见少年天子的毛躁。
“皇爷,辰时到了,徐光启大人在殿外候了一刻钟。” 王承恩轻手轻脚进来,捧着温好的参茶,眼尾瞟着皇帝的神色,“您要是累,要不缓片刻再宣?”
朱由检合上书,指尖在封面上敲了敲,语气带点自嘲:“缓什么?再缓,先生该以为朕跟奏折熬到三更,今早起不来了。宣吧,对了,把殿角那盆炭火拨旺点,老先生年纪大,可别让他在殿外冻得打哆嗦。”
殿门缓缓推开,徐光启身着素色儒衫,手持笏板稳步而入。许是晨间露重,他袍角沾了片湿痕,进门时没留神门槛,身形微晃了下,忙稳住躬身:“臣徐光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起身离座,稳步上前扶人,指尖触到老人微凉的胳膊,顺势往炭火盆边引了引:“先生快起,地上凉。您这袍角沾的露水,莫不是提前去宫门外‘晨练’了?”
这话让徐光启耳尖微红,连忙道:“陛下见笑,臣是想着今日议大事,来得急了些。”
“急就对了,朕比你还急。” 朱由检扶着他坐下,自己也在对面椅上落座,语气沉稳却带点实在话,“你瞧瞧咱们大明现在的境况:种地靠天吃饭,老天爷要是闹脾气,百姓就得饿肚子;当兵的拿的军械,有的比朕爷爷那时候还老,跟外虏打架,人家的刀都到跟前了,咱们的炮还没架稳 —— 这哪儿行?”
他手指轻叩御案,把筹谋好的计划托出来:“朕思来想去,还是得循‘格物致知’的老理,设个专门机构,聚天下实学人才,研究真学问、真技术 —— 这机构叫‘大明科学院’,您觉得怎么样?”
“大明科学院?” 徐光启握着茶杯的手顿了下,眼里瞬间亮起来,活像看到了稀世珍宝。
“正是。” 朱由检点头,把科学院的分工说得通俗又明白,“这院不搞虚头巴脑的,只务实。分俩分院:一个‘农科院’,专管种地的事 —— 培育良种、改农具、修水利,总得让地里多产粮,百姓饭碗端得稳;另一个‘军工院’,专研军械 —— 造火炮、制铠甲、改战车,得让咱们的兵有厉害家伙,外虏不敢瞎蹦跶。”
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目光恳切却带点小玩笑:“这科学院的首任院长,朕翻遍了朝堂名册,也就先生你合适。你懂西学、通农工,还揣着实学兴邦的心思,要是你推辞,朕可就得让王承恩把您的《农政全书》借走,逼着您答应了。”
徐光启闻言,猛地站起身,茶杯都差点晃洒,声音带着激动:“陛下!老臣一生钻研这些‘旁门左道’,常被人说‘不务正业’,如今陛下竟愿设院兴学,还委老臣重任…… 老臣万死不辞!” 说着就要下拜,却被朱由检伸手拦住。
“先生别跪,” 朱由检扶着他的胳膊,语气带着温和的调侃,“你这膝盖要是跪出毛病,朕还得找太医院给你治,到时候农科院的红薯试种,可就少了主心骨了。”
徐光启被逗得笑了,稳住心神连忙道:“陛下提及农事,老臣倒有一事奏报。近年老臣研究一种‘甘薯’,耐旱耐瘠,产量比黍麦高多了,一亩地能收三四石。若能在北地推广,定能解粮荒!只是得先在皇庄试种,稳妥些。”
朱由检早知道甘薯的价值,却故意逗他:“先生这话要是掺了水分,朕可得让你把那试种的五十亩红薯都吃了,管够。” 见徐光启急着要辩解,又笑着补了句,“玩笑话,朕信先生。王承恩。”
“老奴在。” 王承恩赶紧上前。
“传朕旨意,拨京郊五十亩上等皇田给徐先生,农夫、农具、种子都给配齐,你亲自盯着。要是办不好,朕就让你跟红薯一起在田里晒太阳。” 朱由检的话带着威严,却又不失风趣。
“老奴遵旨!” 王承恩躬身领命,心里却嘀咕:皇上这是既信徐大人,又怕老奴办差不牢靠,还得用 “晒太阳” 吓唬人。
待王承恩退下,朱由检把话题转回学问:“先生跟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朕细读过。那书逻辑严得跟铁桶似的,推演起来比话本还上头,朕看的时候都忘了批奏折。这可是格物的底子,以后科学院的学子,都得学这个。”
徐光启眼睛更亮了,声音都高了些:“陛下圣明!《几何原本》是‘度数之宗’,造机器、测土地、造火炮,都离不了它!以前老臣跟人举荐,总有人说‘没用’,如今陛下识货,实学总算有盼头了!”
“识货不敢当,” 朱由检笑着摆手,语气沉稳却带点轻松,“只是明白,有用的学问不分中西。说到火炮,朕还听说,昔日辽东之战,那重创努尔哈赤的红夷大炮,是先生督造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