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秋日的朝阳透过乾清宫精致的窗棂,在冰凉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朱由检醒得极早,或者说,他几乎一夜未眠。周皇后体贴地未加打扰,只是在他起身时,默默为他披上了一件外袍,便吩咐宫人准备洗漱早膳。
独自坐在御书房内,面前摊开着一份无关紧要的奏疏,朱由检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他需要时间,需要这片刻的宁静,来仔细复盘登基以来,尤其是最近这几日如同疾风骤雨般的布局。落子已下,棋盘已乱,但他必须确保自己的每一步,即便不能立刻将军,也要占据有利位置,并且,不能有明显的、足以致命的漏洞。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轻敲击,脑海中如同走马灯般闪过一张张面孔,一桩桩安排。
第一子:施凤来——首辅,亦是潜在的变数。
“施凤来……”朱由检心中默念这个名字。历史上对此人评价颇为复杂,有说他迎合魏忠贤得以入阁,能力尚可,但节操有亏;也有说他在天启朝后期某些事情上,并非完全唯阉党之命是从,存在一定的摇摆和自保倾向。自己利用他急于摆脱阉党标签、在新朝站稳脚跟的心理,以“清流名声”和“首辅之位”为诱,策反了他,至少让他保持了中立,并在关键票拟上行了方便。
复盘推演:
优点: 成功在阉党核心的文官体系中打入了一个楔子,暂时稳住了内阁,使得一些关键政令(如李邦华总理京营戎政)能够顺利发出。施凤来熟悉政务,他的存在可以维持朝局表面稳定,避免过早的激烈动荡。
漏洞/风险: 此人心术未必纯正,其投诚更多是出于利益权衡,而非忠君爱国。自己并未向他全盘托出倒魏和整顿京营的全部计划,他若察觉风险过大,或魏忠贤反扑势头凶猛,难保不会再次倒戈,甚至反咬一口。他对阉党内部事务知之甚详,若被魏忠贤重新拉拢或胁迫,危害极大。
防范之策:
“看着用”: 绝不能视为心腹,核心机密不能让其知晓。交付他的事务,需是那些他既能办、办了又能一定程度上损害阉党利益、且一旦出事可以将其推出去顶缸的边缘事务。
“掺沙子”: 需尽快物色、提拔真正可靠、有能力的官员进入内阁,或担任关键部门的侍郎,逐步分化、架空施凤来的权柄,不能让他一人独大。李标或许是一个人选。
“抓把柄”: 需令骆养性(或其他可靠渠道)暗中收集施凤来过往与阉党勾结,或其他的不法之事,握在手中,以备不时之需,关键时刻可作挟制之用。
第二子:李标——可托付部分的直臣。
与李标的谈话,让朱由检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属于士大夫的风骨。此人历史上就以刚正不阿着称,反对结党,关心民瘼,确实是可以信任的正面力量。自己向他透露了部分整顿吏治、澄清玉宇的决心,获得了他的认同。
复盘推演:
优点: 李标的忠诚度和原则性毋庸置疑,是朝堂上一股难得的清流。他的存在本身就能起到标杆作用,吸引一部分正直官员。他对于用人有独到见解,若能执掌吏部,对于将来甄别、选拔官员,清除阉党余毒大有裨益。
漏洞/风险: 其人性情过于刚直,甚至有些固执。对于一些需要变通、妥协,乃至使用一些非常手段的事情(如追饷中的某些策略,或对骆养性的利用),他很可能无法理解甚至激烈反对,从而造成内部掣肘。他反对结党,这固然好,但也可能使得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缺乏必要的同盟和支持力量,容易陷入孤立。
防范之策:
“量才施用”: 正如所想,吏部尚书之位是其最佳去处。让他主持官员考核、铨选,发挥其长处。但涉及机密谋划、需要灵活手腕的事务,则不宜让其参与过深。
“原则隔离”: 某些“脏活”、“湿活”,必须严格将其隔绝在知情圈外。既要保护他的“纯洁性”,也要避免他的反对干扰计划执行。
“有限信任”: 信任其品德的忠诚,但不必期望他能理解和支持所有帝王心术和权谋手段。保持沟通,解释大方向,但具体操作细节不必事事通报。
第三子:李邦华与京营——改革的突破口与火药桶。
启用李邦华整顿京营,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是历史上被证明正确的选择。李邦华有能力,有决心,是执行此事的不二人选。
复盘推演:
优点: 找准了当前军政最大的积弊所在,若能成功,意义重大。李邦华是实干家,其“由名册入手,裁撤老弱,追饷练兵”的思路清晰可行。拉上英国公张维贤协同,可以有效分担来自勋贵集团的压力,增加成功的筹码。
漏洞/风险: 历史上李邦华就是因为整顿京营,触及了太多权贵、军官的利益,最终在巨大的反扑压力下被罢免,整顿成果付诸东流。自己这个“崇祯”能否顶住压力,是关键中的关键。此外,追饷策略虽必要,但执行起来分寸极难把握,过激易激起兵变,过柔则无异于隔靴搔痒。李邦华本人性格刚烈,可能缺乏必要的政治弹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