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西暖阁里,上好的银霜炭在铜盆里烧得正旺,橘红的火苗懒洋洋地跳动着,把秋末那点残余的凉意彻底挡在了窗外。龙涎香的味道淡淡地飘着,混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打更声,显得屋里格外安静。
朱由检——或者说,灵魂深处的林墨——坐在那张紫檀木大书案后面,手里捏着一份刚送来的密报,眉头拧成了个疙瘩。听到外面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他才抬起眼,把脸上那点愁容迅速收拾干净。
兵部右侍郎李邦华跟着王承恩,躬身走了进来。这人约莫五十来岁,面容清瘦,眼神沉稳里透着股不易察觉的刚硬,身上那件绯色官袍半新不旧,没什么奢华气,反倒带着点清寒的味道。
“臣,李邦华,叩见陛下。”他按规矩行礼,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清楚楚。
“李先生快请起,不必多礼。”朱由检放下密报,语气挺温和,指了指书案对面的锦墩,“坐。王伴伴,给李先生上杯热茶,就泡前几日福建进贡的那‘大红袍’。”
“谢陛下。”李邦华道了谢,却没完全放松,只挨着锦墩边坐下,腰背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盖上,一副标准的官员坐姿,也透出点面对新老板的小心谨慎。
朱由检没急着说正事,他端起自己那杯描龙画凤的茶盏,轻轻拨弄着浮叶,目光落在李邦华身上,像拉家常似的开口:“朕记得,李先生是江西吉水人?听说那儿是文章节义之邦,出了不少人才。先生是万历三十二年的二甲进士,也是家乡的骄傲了。”
李邦华听得一愣。新皇帝刚上岗,日理万机,居然连他这种不算顶流高官的籍贯和履历都记得这么清楚?他心里微微一暖,同时警惕性也提了起来。赶紧欠身回答:“陛下日理万机,竟还记得臣的家乡和这些陈年旧事,臣……诚惶诚恐。”
“诶,君臣也是同道,了解下基本情况嘛。”朱由检摆摆手,喝了口茶,茶香袅袅,“朕还听说,先生为人刚直,在兵部待了多年,武选、职方这些司都待过,对军务有实在见解,不是那种光会耍嘴皮子的。”他放下茶盏,目光变得专注而诚恳,“今天请先生来,没别的事,就想听听你这明白人,说说咱们这天子脚下、保卫京城的京营,到底是个什么光景。先生尽管放宽心,朕今天只想听实话,听真话。”
一句“明白人”,一句“实话真话”,像锤子似的敲在李邦华心上。他太清楚京营那摊子烂账水深得很,牵涉太广,说真话容易得罪人。可新老板眼神里的期待和那份不容置疑的坦诚,让他没法再打马虎眼。他沉默了片刻,手指微微收紧,终于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决心,沉声开口:
“陛下如此推心置腹,臣要是再藏着掖着,就是辜负圣恩,对不起这身官服!”他抬起眼,目光里带着痛心和决然,“京营……名义上有三大营,编制几十万人,擎天保驾,威风得很。可实际上……空额严重得要命,十个营里,兵员满编的,连三四个都不到!”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亲耳从这位务实派官员嘴里听到这数字,朱由检的心还是往下一沉。他脸上没露出来,只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追问:“哦?空额到了这地步?那本该在册的兵,人都去哪儿了?”
“回陛下,”李邦华语气更沉痛了,带着压抑的火气,“这里头原因,盘根错节。首要一条,就是‘吃空饷’!好多勋贵、世袭将领,甚至宫里太监有关系的人,把持着营务,动不动就虚报兵额,用根本不存在的‘鬼兵’冒领朝廷饷银,塞自己腰包,这都成了多年的潜规则,差不多是明着来了!比如一个营编制五千人,实际可能就一千五,剩下那三千五百人的饷银,就……就进了私人口袋了!”
他顿了顿,看皇帝脸色发冷,没有打断的意思,就继续痛陈:“更过分的是,就算那一千五百个在册的兵,他们的饷银从国库拨出来,经过兵部、督饷官、营官、哨官……层层扒皮,等到普通士兵手里,经常连定额的一半都不到,甚至只有两三成!陛下,当兵的也是人,要养家糊口,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来的心思操练?哪来的勇气打仗?所以京营平时训练,大多是走个过场,点个名就散了。武器装备,锈的锈,坏的坏,弓箭没力气,火器老掉牙……武备废弛,已经到顶了!陛下,京营看着是个庞然大物,实际上……外强中干,根本不经打啊!”说到最后,这位一向沉稳的兵部侍郎,声音都因为激动和忧虑有点发颤了。
暖阁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炭火偶尔“噼啪”响一下,还有窗外越来越清晰的打更声。朱由检的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着,节奏缓慢稳定,脸色看着平静,但那眼神越来越锐利,像是藏着即将爆发的风暴。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带着冷冰冰的分析:“朕,明白了。照这么说,京营的毛病,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人’和‘钱’两个字。人,被那些蹲在京城的蛀虫、硕鼠,一点一点掏空了,只剩花名册上的名字;钱,本该是养兵保国的血汗钱,也被他们贪婪的手,一层一层贪墨、吸干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