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张叙舟)刚把第3406章的文档关闭,指尖还沾着键盘上未散的墨香,α星工程师就踩着星尘凝成的浅光快步跑过来,手里举着个巴掌大的透明育苗盆——盆里的黄豆芽刚冒两指高,嫩白的茎秆上却缠着几缕细若发丝的银纹,纹路弯弯曲曲,竟和便携盒里麦壳的青鳞纹分毫不差。更奇的是,顶端的豆瓣沾着星尘粒,像被谁撒了层碎银,在舱内暖光下轻轻闪着,连盆沿都漫着层淡暖的劲。
“成了!按你说的比例,把麦壳烧成的灰掺进地球带来的黑土,再用星尘融的水浇灌,才三天,豆苗就带双域劲了!”工程师把育苗盆凑到墙角的监测仪前,金属探头刚碰到盆壁,屏幕上跳动的“地脉契合度”数字就从65%猛地跳到98%,红色的警示线瞬间变成柔和的暖黄色,“你看这劲的波动频率,和地球麦场的地脉劲完全对上了!往后这豆苗结了豆子,用它点豆花,说不定能让江底的冷煞力降得更快——毕竟是双域养出来的东西,劲更实。”
我正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看,手机突然在口袋里震了震,掏出来一看,是镇上“老李家饭馆”的李叔发来的消息,头一条就是张手写的订单照片:泛黄的纸上用蓝墨水写着“麦壳50斤,需晒透的青鳞纹壳,无霉点,下周初上门取货,顺带请叙舟小子教麦壳豆花做法”,下面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豆花图案,旁边用括号补了句“要上次尝的那个,带麦香的”。
往下翻,消息列表里还躺着好几条新消息:邻县“王记小吃铺”问“麦壳怎么卖?能不能发快递,想用来滤豆花汤”;县城农贸市场的张老板直接发了语音,声音透着急:“叙舟啊,我要100斤麦壳,先给我留着!我这摊位前天天有人问麦壳豆花,我想着自己磨豆子点,用麦壳滤渣,肯定能火!”
还没等我回复,三叔公的语音就紧跟着弹了进来,背景里混着拖拉机的突突声和村民的谈笑声:“叙舟,村里商量好了,找了辆二手小货车,专门拉麦壳去镇上、县城送货,油钱大家凑,赚的钱先给周奶奶买台新的磨浆机——她那台老机子磨豆子总卡壳,点豆花费劲儿。”
“还有啊,周奶奶自己编了二十多个竹筐,说塑料筐不透气,麦壳装里面容易潮,竹筐通风,还能沾点竹的清劲,麦壳的香味也跑不了。”三叔公的声音顿了顿,又添了句,“你上次说的‘产业链’,咱们算是摸着边了——从麦场收壳、晒壳,到装筐、送货,再到教人家做豆花,一步一步都有人搭手,往后啊,这麦壳说不定能让咱们村的日子更暖。”
我把手机递给旁边翻护江APP的苏星潼,她指尖划过屏幕,忽然指着一条热评笑出声,眼角都弯着:“你看这位叫‘豆花爱好者’的读者,把你上次教李叔做的麦壳豆花拍成了小视频,配的文案是‘吃豆花时嚼到麦壳碎,竟尝出了麦场的暖,连舌头都知道这是好东西’,下面好多人问在哪能买带麦壳的豆花,还有人求教程呢!”
我凑过去看,视频里的豆花盛在粗瓷碗里,嫩白的豆花颤巍巍的,表面撒了层细细的麦壳碎,筷子一挑,豆花裹着碎壳,还沾着点琥珀色的红糖浆,热气腾腾地往上冒。评论区里,“求地址”“求教程”的留言刷了满屏,还有人说“想带着孩子去麦场看看,让娃知道豆花里的麦壳是怎么来的”,APP顶部的“心意聚劲值”稳稳停在103%,比早上又涨了2%,监测仪的淡暖光映得舱内的金属架都亮了些,连空气里都飘着股若有若无的麦香。
放在桌角的便携盒突然动了动,里面的绿苗像是闻着了豆花的甜香,嫩黄的芽尖往育苗盆的方向歪了歪,盒底刻的“千意符”泛着柔暖的光,把麦壳的银纹光一点点引到盆边——两盆植物的劲竟慢慢缠到了一起,豆苗茎秆上的银纹和麦壳的青鳞纹在空中碰了碰,像牵了根看不见的细暖线,连监测仪的波形图都变成了同步跳动的双弧线。
α星工程师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尘:“这是双域植物在互认!麦壳的地脉劲护着豆苗,豆苗的星尘劲又能反哺麦壳,往后咱们在地球种豆子、收麦壳,再用豆子点豆花、麦壳滤渣,就能形成循环劲——既不浪费,还能让双域的劲越攒越实,比单独用麦壳或者豆子效果好多了!”
正说着,三叔公又发了段麦场的视频:镜头里,村民们正蹲在麦场的竹席上,把晒得干爽的麦壳往竹筐里装,每个竹筐外侧都贴着手写的“麦暖产业链”标签,红墨水写的字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周奶奶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个泛黄的小本子,正一笔一划记订单:“李叔50斤,张老板100斤,王记30斤……”旁边的大瓦缸里,新点的豆花正冒着热气,几个穿花衣裳的孩子围着缸边转,小手里攥着干净的小碗,仰着脑袋等周奶奶给他们盛第一口。
“镇上的中心小学也来订麦壳了,说要开个‘麦壳豆花小课堂’,教学生用麦壳做手工、滤豆花,让娃们也懂这麦壳里的劲,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三叔公的声音裹着豆花的甜香,透过手机传过来,带着股踏实的暖,“叙舟啊,你当初说要让麦壳‘活’起来,现在真做到了——这产业链不光暖了咱们大人的日子,还能暖娃的心思,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岷江神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岷江神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岷江神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