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夜,“夜行背砖”行动悄然开始。
没有号召,没有动员,七个村民自发跟在了陈景明身后。
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队伍里,聋哑女童小满背着最小的一摞砖,只有五块,用一根细麻绳捆着,硌得她瘦小的肩膀上满是红印,但她却走得最稳,一步都没有落下。
凌晨三点,他们带着满身泥泞和第一批“希望”回到了村口。
小满没有回家,而是跑到那面临时搭建的黑板前,借着月光,用一小截粉笔,将白天被风雨模糊掉的那幅三人手掌交叠的誓词图,重新描绘了一遍。
当她在月光下踮起脚尖,补全最后一笔时,站在槐树下的陈景明,悄然将右手按在粗糙的树皮上,将一个词条深深压入了槐树的根部土壤。
【守护】
第二天清晨,村道上,一位前往邻村走亲戚的退休老教师路过学堂废墟,他本已走远,却鬼使神差地停下脚步,回头望向那面画着手掌印的黑板。
他怔怔地站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本封面已经泛黄、书角卷边的《少年语文读本》,轻轻放在了废墟的门槛上,然后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去。
第三夜,暴风雨来得毫无征兆。
推土机的轰鸣声比雨声更令人心悸,它们没有进村,而是在村口唯一的通路旁开始作业,伴随着刺耳的电锯声,开发商的人切断了村里最后几根还能用的电线。
水电彻底断绝。
同时,一辆面包车横在路口,几个流里流气的人设下卡哨,拦截一切试图运送物资的车辆。
“分头走小路!”陈景明早已预料到这一步,他们这支小小的运砖队,在山脚下就化整为零,从不同的方向摸黑进山。
山路在暴雨中变成了泥泞的滑梯,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王强咳出的血混着雨水从嘴角流下,他一把扶住脚下打滑的六旬老罗,嘶吼道:“撑住!以前老子在城里跟人打架,是为了争一口鸟气!现在背这块砖,是替当年没书读的自己……还债!”
当他们浑身湿透、疲惫不堪地抵达学堂旧址时,天已微亮。
所有人都呆住了——学堂的地基中央,被挖掘机连夜挖开了一道一米多深的巨大壕沟,像一道丑陋的伤疤,将他们的希望之地一分为二。
死一般的沉默。
片刻之后,老罗第一个扔掉背上的砖,纵身跳进了冰冷的泥沟里。
他张开双臂,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挡在壕沟尽头,对着远处推土机的方向,用尽全身力气喊道:“要拆,就从我老头子的身上碾过去!”
村民们见状,纷纷跳了下去,一个接一个,在泥水里站成了一道人墙。
陈景明没有跳。
他盘膝坐在老槐树下,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他却浑然不觉。
他闭上眼,将已经开始剧痛的右手掌心死死贴在地面,集中了全部的意志,将那套伴随他半生的“标签系统”彻底沉入脚下的大地,与这片土地的脉搏合二为一。
【我回来了。】
风,骤然停了。雨,也奇迹般地渐渐歇止。
刹那间,在场所有人,包括那些在路口设卡的混混,以及坐在挖掘机驾驶室里等待指令的司机,他们的手机屏幕,在同一时刻,不约而同地自动亮起。
没有通知,没有铃声,屏幕上弹出了一张他们从未拍摄过,却烙印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照片:童年的自己,穿着崭新的衣裳,正一脸憧憬地牵着父母年轻温暖的手,走向村里那座如今早已破败的小学校门。
背景,是同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
正在悄悄直播现场的志愿者小林,手机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幕。
画面里,人墙无声,泪流满面。
这个名为“最后一课”的直播间,在线人数瞬间从几百人,飙升至十万、百万……“麦田学堂”四个字,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冲上了热搜榜首。
槐树下,陈景明缓缓抬起自己的右手。
掌心的纹路,已经褪变得如同被岁月风化了千年的纸页,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
他抬起头,望向村口的方向。
远处,快递员老张那辆贴满了孩子们五颜六色寄语贴纸的电动三轮车,正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萤火虫,顶着初升的晨光,颠簸着驶来。
车斗里,一个印着“淘宝公益”的纸箱,是他今天收到的第一个包裹,也是“麦田学堂”收到的第一箱来自远方的捐赠文具。
晨曦中,老张的车刚拐进村道,就被一群不知何时等候在那里的孩子,瞬间围了起来。
《麦浪翻滚三十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麦浪翻滚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麦浪翻滚三十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