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做的梦,是不是在给你暗示?}
看到这个话题,有人毫不犹豫给出了肯定回答,也有人犹豫不决表示,“应该是吧。”
虽然不知道做梦是怎么回事,但很多古人看来,存在就有一定道理。
刘晓希摸摸下巴说,“不知道有人发现没,有时候现实中经历的事情,自己在梦里已经经历过了一遍。”
这话,让历朝历代不少人都跟着点头,有这种经历的人还真不少。
“还真是,本来以为只是做梦,不当一回事,结果过几天还真的发生了梦里一模一样的事情,这是什么说法?”
“我也遇到过,难不成就是预知梦?”
......
想不明白的祖宗们,干脆都看向帖子,准备看看后世人都怎么说。
{网友一:是啊。
不仅是暗示,是明示才对。
我记得我高考前几天老做梦。
梦里有个声音问我,“你是想当高考状元,还是做一个普通人?”
我说,“当状元吧。”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个声音说,“你做梦呢吧。”}
各时空,正看得一本正经的祖辈们,直到看到最后这句,实在没忍住笑出声来。
还以为这孩子真的成功考了个状元,哪知道真做梦啊。
教书先生无奈扶额,“这谁啊,嘴那么欠?”
少年人捧腹大笑,“真损啊。”
“现实里考不上就算了,梦里也没有,败兴啊败兴。”
古代那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们,瞬间开心,突然感觉眼前的书本其实也不难了。
大多数学子对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学问是有认知的,除了那些学霸想要冲击前三甲,大多数人其实有自知之明。
如今,秋闱早已结束,宋明清很多举人还在为明年的春闱做准备,时间不等人啊。
“以佐贤兄的大才,明年必将是会元。”
“诶,灵均贤弟抬举了。”
......
{网友二:我梦到自己的高考成绩考了666,梦醒后我给我妈说,她说我是做梦,没想到成绩出来后真的是666。。。}
祖辈们:...看得出来,这小子真的是很666了。
刘晓希还给祖宗们普及了下后世的高考分数概念。
“...总之啊,高考总分750,考了666分,其实相当不错了。”
各朝人士再次打量这个分数,也觉得很不错,一看就是个平时很用功的孩子。
在古代学渣们看来,就想沾沾喜气,争取下次自己参考的时候,也能取得个不错的成绩。
家中世代经商的年轻学子双手合十表示,“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考上秀才就行了,也算是完成了我家老头子的交代。”
......
刷了一会儿网友们各种奇奇怪怪的梦后,刘晓希就退了出来,换个内容看。
{你读过最狂的诗是什么?}
读过最狂的诗啊,百姓们清一色摇头,他们哪有机会读什么诗,如今能知道的诗,都是通过光幕听说的。
就比如黄巢的那首,相当狂。
文人墨客们倒是清一色思考,同时目光也停到光幕上,面露期待。
{网友一:煮豆烧豆杆,豆在锅里喊。都是一个爹,凭啥要煮俺。}
各朝人士:?
原本期待的文人墨客都龟裂了。
百姓们从懵圈到一脸惊叹。
原以为后世人还会说出什么历史上出名的诗句来,没想到啊,竟然自己做起了诗来,关键是还很顺口。
大诗人们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李白弯了腰,放声大笑,“的确是后世人写得出来的诗。”
杜甫嘴唇一扬,“其实还挺押韵的。”
百姓们笑得前仰后合。
地里的农夫说,“娘嘞,做诗瞧着也挺简单嘛。”
屠夫语气一乐,“这诗好记,反正看两遍我也会了。”
......
东汉末年
曹植把这首后世人写的打油诗念了一遍后,嘴角的弧度也越来越大。
“咳咳,通俗易懂。”
这一楼还有人回复楼主,表示‘连曹子建都写不出来。’
他想说,自己的确写不出来。
{网友二:莫得月亮乌鸦嚎,船上硬是睡不着。远处好像有座庙,半夜破钟还在敲。}
宋元明清的读书人们呆了呆,这好像有点似他们熟悉的《枫桥夜泊》吧。
张继现在其实是不太敢认。
说是自己的诗吧,好像也不是自己的诗,把他都整不会了。
百姓们就不考虑这些了,街头巷尾都是肆意的笑声。
刘晓希笑累了,也不忘给祖辈们解释。
“其实吧,网友的灵感应该是来自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原诗写的是:月落乌啼...”
张继的表情一脸欣慰,有一种看自家孩子的感受。
各朝老百姓们听完原诗的感受就是,这诗文雅,至于后世人写的,嗯,直白。
寒山寺的僧人们面上还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心里默默流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