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车和卡车卷着漫天黄尘,一路咆哮着冲进桐峪山谷。陈旅长心急如焚,几乎是车还没停稳就跳了下来,周参谋长和王政委紧随其后。然而,当他们站定身形,看清眼前的景象时,满腔的急切和疑问瞬间被巨大的震惊所取代,三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愣在了当场。
眼前哪里还是他们印象中那个荒僻隐蔽、仅有一条简陋土跑道的小山谷?
一条宽阔平整的跑道,沿着山谷走向延伸出去,足有近千米长!跑道表面并非简单的夯土,而是铺着一层看起来相当规整的灰白色岩板,在清晨的阳光下泛着坚实的光泽。跑道两侧,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开凿在山体上的巨大洞口,洞口呈拱形,边缘整齐,明显是经过精心修整的飞机洞库,足以容纳体型不小的轰炸机。一些洞口还装着简易却结实的木制或铁制大门。
山谷两侧的山坡上,依稀可见新开挖的机枪阵地和防空掩体的轮廓,虽然还在建设中,但已初具规模,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号子声、敲打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清晨的山风带着凉意吹过,扬起些许尘土,却更衬托出这片山谷中蕴含的惊人力量与改变。
“这…这…”陈旅长张大了嘴,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指着那条跑道和一个个洞库,看向周参谋长和王政委,“老子没走错地方吧?这是桐峪?什么时候冒出这么大一个机场了?!这岩板哪来的?这洞子什么时候挖的?”
周参谋长也是一脸匪夷所思,他扶了扶眼镜,仔细环视四周:“没错啊,地形是桐峪没错……可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王政委眼神锐利,他注意到机场边缘还有一些临时搭建的窝棚和工棚,显然建设者们在此已经驻扎了不短的时间。“老陈,老周,你们看,这规模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出来的。兴华这小子,瞒着咱们搞了这么大一个工程?!”
他们的疑惑并非没有道理。桐峪机场的建设,宋兴华确实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建设所需的大部分关键材料,如水泥、钢筋、以及那些规格统一的岩板(实则是宋兴华从系统商城兑换的高强度复合材料板,外观仿造岩石),都是通过【储物空间】夜间运输,直接【空间投放】到施工现场,几乎不留痕迹。参与建设的,主要是绝对可靠的新二团工兵部队、部分后勤人员以及从根据地精心挑选、政治可靠的民工队伍,并且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更重要的是,在主体工程初步完成后,宋兴华就让新二团的政治工作者老王,挨个走访了桐峪周边所有的村庄,郑重告知乡亲们:山谷里是新二团在修建重要的防御工事和秘密仓库,为了大家的安全和保密需要,千万不要靠近围观,以免被可能的敌特分子察觉或发生误伤。新二团在辽县、在晋东南名声极好,打鬼子护百姓,深得民心。老百姓们一听是宋团长带队搞建设、打鬼子用的,都非常理解和配合,不仅自己不去,还会自发地帮着留意有无陌生面孔在附近窥探。因此,尽管工程浩大,消息却被牢牢限制在了桐峪山谷之内,甚至连近在咫尺的旅部,也未曾听闻风声。
“这个宋兴华!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惊喜’!”陈旅长喃喃道,语气复杂,既有震惊,也有掩饰不住的赞赏,但更多的还是疑惑——这么大的工程,人力物力从何而来?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就非同一般的“岩板”!
很快,他们找到了刚指挥完飞机入库、一脸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宋兴华,以及那些激动之情仍未平复的飞行员和机械师们。
在一间临时充作指挥部的宽敞窑洞里,旅部三位首长面色严肃地开始了问询。
“宋兴华,你给老子老实交代!这桐峪机场,怎么回事?还有,长治机场的飞机,到底是怎么弄到手的?详细过程,一字不漏!”陈旅长开门见山,目光如炬。
宋兴华早有准备,立正敬礼,然后开始“汇报”,内容半真半假:“报告旅长、参谋长、政委!关于长治机场的行动,主要是依靠冈田同志领导的扶桑反抗军。他们全部换上了日军军装,利用夜间和内部接应,伪装成换防或检查的队伍,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机场。然后趁敌不备,发动突然袭击,迅速控制了机场守卫和地勤人员。飞行员和机械师同志们随后进入,花费了几个小时紧急熟悉飞机操作,最终成功将飞机开了回来。”他刻意淡化了过程的神奇色彩,将功劳主要归於扶桑反抗军的勇敢和飞行员的专业。
陈旅长眯着眼睛,手指敲着桌面:“内部接应?扶桑反抗军一百多人,就能无声无息拿下守卫森严的机场?连个枪声都没有?宋兴华,你小子是不是觉得我们几个老家伙好糊弄?”
周参谋长也补充道:“兴华,此事关系重大,细节必须清晰。你们是如何解决哨兵、如何避免警报、如何确保在飞行员熟悉飞机期间不被发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横扫晋察冀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横扫晋察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