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乡,新二团团部外的空地上,气氛肃穆而又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以陈旅长为首的旅部观摩团成员,以及闻讯赶来的附近几个兄弟团的主要领导,足足几十号人,目光都聚焦在场中两人身上——团长宋兴华和特战侦察排排长王二柱。
此前在光复黎城县城的战斗中,宋兴华那神乎其技的炮火指挥,尤其是那精准得令人发指的首轮覆盖和效率极高的反炮兵作战,成了所有与会者心中最大的疑问。战斗过程可以复盘,战术选择可以学习,但那近乎“指哪打哪”的精度,已经超出了他们常规的理解范围。会议一结束,陈旅长便代表大家,提出了这个所有人都憋在心里许久的问题。
宋兴华面色平静,心中早已打好了腹稿。他上前一步,目光扫过诸位首长和同僚,朗声道:“旅长,各位首长,同志们。关于炮火精度的问题,其实并非我宋兴华有什么不传之秘,或者得了什么神仙指点。硬要说的话,可能是一种……天赋,一种超出常人的特殊感知能力。我暂且称之为‘超感’。”
“超感?”陈旅长微微皱眉,周参谋等人也面露疑惑。
“是的,超感。”宋兴华肯定道,“顾名思义,就是超越普通人的感知。这种能力因人而异,表现形式也不同。就拿我们团的王二柱同志来说。”
他侧身,指向一旁站得笔直,如同青松般的王二柱。“二柱,出列!”
“是!”王二柱声如洪钟,大步上前,他背上那支保养得极好的毛瑟Kar98k步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各位首长都知道,我们团搞过特训,培养了一批神枪手。但二柱和他们都不一样。”宋兴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他拥有一种‘绝对枪感’。普通意义上的神枪手,依靠大量训练和经验,或许能在600米,甚至800米的有效射程内保持较高命中率。但一旦超过800米,弹道受风偏、湿度、地心引力影响极大,很多时候射击就变成了概率问题,甚至要靠运气。”
他顿了顿,看向王二柱:“但二柱不一样。他在扣动扳机的那一刻,就有一种玄妙的直觉,能‘知道’这一枪是否会命中。这种感知,无法用常理解释,也无法通过常规训练获得。毛瑟步枪表尺射程标定2000米,但有效射程公认是800米。然而,二柱曾多次在1000米,甚至1200米的距离上成功狙杀日军重要目标。”
“1200米?”一位772团程团长失声惊呼,“这……这怎么可能?这都快一里地了!肉眼看到的人都只有个小黑点!”
其他首长们也纷纷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800米狙杀已是军中传奇,1200米?闻所未闻!
陈旅长目光锐利地看向宋兴华和王二柱:“宋团长,王排长,此话当真?”
宋兴华微微一笑:“旅长,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不就知道了。二柱,给首长们展示一下。”
“是!”王二柱没有丝毫怯场,眼神坚定。
场地很快布置好。为了安全起见,射击目标设在了远处一座荒芜土山的阳面上,事先由战士设置了几个显眼的白色木板靶。用炮队镜精确测距,最终选定了一块距离正好1200米的靶子。这个距离,肉眼望去,那靶子就像粘在黄土坡上的一个小小白点,若隐若现。
深秋的晋东南,天高云淡,但山野间的风却不算小,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枯叶,发出呜呜的声响。这无疑给远距离射击增添了极大的难度。
所有观摩者都屏住了呼吸,举起望远镜,紧紧盯着那个遥远的目标。几位首长更是亲自轮流使用炮队镜进行观察,确认距离无误。
王二柱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整个人进入一种极度专注的状态。他卧倒在地,依托着带来的简易沙袋,调整着呼吸。他并没有急于瞄准,而是伸出手指感受了一下风向和风力,又从地上抓起一把细土,看着尘土飘散的方向。整个过程沉稳老练,仿佛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进行一场真正的狙杀任务。
他慢慢推弹上膛,脸颊贴紧枪托,眼睛眯起,透过机械瞄准具(他坚持使用机械瞄具,认为光学瞄准镜在超远距离和复杂环境下反而会影响他的‘感觉’),锁定了那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白点。周围的风声、人们的低语似乎都离他远去,他的世界里只剩下目标、枪、以及那种玄之又玄的“绝对枪感”。
片刻的沉寂后,“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寂静,枪口腾起一小股硝烟。 所有望远镜、炮队镜瞬间聚焦靶子。 一秒,两秒……靶子似乎毫无变化。 “脱靶了?”有人小声嘀咕。 就在此时,观察靶位的战士猛地挥舞起小旗——命中!靶心偏下约一拳距离! “好!”陈旅长忍不住低喝一声,举着望远镜的手稳如磐石。 王二柱没有丝毫停顿,拉栓、退壳、上膛,微调,再次击发。 “砰!” 第二枪!旗语再报——命中!靶心左侧边缘! “砰!” 第三枪!——命中!几乎贴近靶心! “砰!” 第四枪!——命中!靶心! “砰!” 第五枪!——命中!靶心上方边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横扫晋察冀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横扫晋察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