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须眉,若能横戈立马,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华夏疆土,方显男儿本色!
我已决意,不日挥师北上, 燕云。
庞兄若真心为方腊考量,便回去转告他:若愿从钱塘出海,与我水陆并进共取燕云,待朝廷大军压境时,我必在辖境内为他保留安身立命之所,保他做个太平富翁。
若能立下战功,封侯拜将亦非难事!
倘若方腊不愿北伐燕云,足见其胸无大志,难成气候,届时莫怨我柴皓未给机会!
此言一出,庞万春顿觉心潮澎湃,热血翻涌!
他万万没想到,柴皓竟对近在咫尺的京东州县不屑一顾,张口便是北伐燕云、收复河山的宏图伟略!
男儿当执吴钩剑,直取燕山十六州!
柴皓这声豪言在庞万春耳畔激荡,令他周身血液都为之沸腾。作为有志之士,庞万春从心底难以抗拒这番提议,恨不能即刻随柴皓北上伐辽!
然使命在身,他强压冲动,决意先返江南复命。
忽想起北上见闻,庞万春忧心道:沿途目睹宋廷官吏强征复燕捐充作军饷,又闻西军种师道部已自西北开拔。朝廷以童贯为帅,统西军十五万并两河禁军北伐,如此声势讨伐残辽,恐燕云早被朝廷收复,我主即便出兵亦为时已晚?
柴皓闻言轻笑:庞兄多虑,朝廷必败无疑。你只需将我的话带到即可。他心中另有计较:方腊定不会北上,反会趁虚攻城略地——这话却不必明言,待庞万春亲眼见证方腊作为,自会明辨贤愚。
庞万春终是启程南返。虽未完成使命,却为方腊阵营觅得新出路,归途满怀希冀。
庞秋霞恋恋不舍随兄离去,频频回首呼唤:柴大哥定要来江南寻我,这次可不许再爽约了...
庞家兄妹离去后,柴皓召见了造船营主将孟康:孟将军,海船建造进展如何?
这位绰号玉幡竿的河北真定州人,原为朝廷监造花石纲船只的工匠首领,因不堪压迫杀官上山。他不仅精通各类战船制造,更擅长建造海船。
在柴皓的全力支持下,短短两个多月已建成三十三艘海船。孟康兴奋地禀报:十艘大船每艘可载五百士兵、两百战马,二十三艘小船每艘可载三百士兵、百匹战马。预计再有两月即可完成百艘目标。
柴皓满意地点头。这些近海运兵船加上柴氏商船,足以运送两万大军。他当即下令全军加紧操练,适应船上生活,准备两月后挥师北上。
同一时刻,汴梁北门城楼上,宋徽宗赵佶正率领蔡京等文武百官肃立观望。
城外,战旗猎猎,兵戈森然,披甲执锐的将士们列阵而立,黑压压望不到尽头。
这些士卒的铠甲与旌旗多有磨损,不少甲胄与旗帜上还留着经年的血渍与刀箭痕迹。
然而这支军队的威势,却远胜赵佶身旁那些金甲闪耀的上四军禁卫!
一股历经百战的肃杀之气自军阵中升腾而起,直冲霄汉,仿佛连天边的云霭都被这股气势震散。
这正是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统领的西军劲旅!
整整十五万雄师!
望着城外肃杀的西军阵列,赵佶不禁豪情万丈:有此虎狼之师,莫说梁山柴皓与江南方腊之流,便是收复燕云后荡平辽国,亦非难事!
宣和北伐,必当青史留名!
想到即将在自己手中 的燕云十六州,这位大宋天子顿觉神采飞扬,连日来被柴皓折辱的郁结一扫而空。
他柴皓再猖狂,又岂能敌得过朕的百万雄师?
特别是种师道这支西军精锐,定能先克燕云,再携胜势剿灭叛逆!
为彰显天子威仪,赵佶特意叮嘱主帅童贯:如今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人追得西逃,辽国将倾。燕云辽人群龙无首,我军到时当以招抚为上,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切莫妄动刀兵!
这番自以为仁德的圣谕,却为北伐埋下了祸根。
臣童贯领旨!
宦官出身的童贯唯命是从,当即叩首领命。
犒军仪式后,随着童贯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宣和四年五月,宋廷以童贯为河北河东两路宣抚使,蔡攸为副使,统率种师道等十五万西军誓师北伐。在雄州会合河北禁军后,主力自高阳关出塞,另遣太原驻军为西路军出雁门关,两路并进直取幽燕。
大宋十余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推进,邻近的涿州与易州守军未作抵抗便开城归顺。
驻守涿易二州的辽国常胜军统帅郭药师,见辽国气数已尽,遂率领六千部众投奔童贯。
辽国称为燕京的幽州城,顿时门户洞开。
这般形势令童贯志得意满,仿佛真如皇帝赵佶预言那般——宋军所至之处,辽人皆望风而降!
他童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收复燕云故土。
于是传令前线各部兵分多路,向幽州、蓟州、檀州等地大张旗鼓进军。
若遇辽军,须先劝降,严禁擅自开战。
老将军种师道再难坐视,直言道:宋辽虽有龃龉,但澶渊之盟后百年来相安无事。若在太平年月,我朝兵强马壮时收复燕云倒也罢了。如今金国势起,将昔日强辽打得支离破碎,实为北疆大患!此刻正该联合旧邻共抗新兴的金人,岂能趁辽金交战之际背后插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