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书同文劫
秦昭王四十九年春,咸阳城的腊梅尚未凋谢,相府的编书阁已蒸腾着油墨香。
陈墨掀开竹帘时,看见吕不韦正赤着上身,在三丈见方的《天下舆图》前踱步。这位相国的背上布满陈年疤痕,最狰狞的一道从右肩斜贯至左腰,那是当年在邯郸城为救异人(嬴政父)被赵国武士所伤。此刻,他手中的狼毫饱蘸朱砂,正往地图上的“长平”二字泼洒,宛如重新染上鲜血。
“陈墨,”吕不韦头也不回,“《吕氏春秋》成稿过半,可《慎战》篇总觉缺了些锋芒。”他忽然转身,目光扫过对方胸前的胎记,“你说,若将你的身世写入书中,可否让天下人信‘秦赵同源’?”
案上的《代郡氏谱》摊开着,陈墨看见自己的名字被朱笔圈住,旁边批注着“蜚廉之后,秦赵共祖”。三日前,李斯的密探在代郡故地挖出一块断碑,碑文中“陈墨”二字与代郡公主的封号并列,此刻已成为御史大夫弹劾他的“铁证”。
“先生明知此举会让李斯抓住把柄。”陈墨摸向袖中那份《止杀书》竹简,那是他昨夜效仿商君“徙木立信”写下的政论,“更何况,陈某的身世本就是柄双刃剑。”
吕不韦忽然低笑,拾起案上的半两钱抛向空中:“利刃出鞘,方能见血。你以为老夫为何任由李斯散布谣言?”铜钱落在《慎战》篇竹简上,“止杀”二字被压出浅痕,“今日朝堂,便要借你的身世,让天下人看看——”他的声音陡然冷冽,“究竟是铁血能治国,还是文明能安邦。”
章台宫的青铜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时,陈墨看见李斯已跪坐在弹劾席上,身旁摆着七只木匣,匣中皆是代郡出土的“证据”:绣着玄鸟纹的婴儿襁褓、刻有“陈”字的赵国戈矛、还有那份致命的《代郡氏谱》残卷。
“启禀秦王,”李斯的声音如冰锥刺骨,“陈墨乃赵国余孽,暗藏代郡王室血脉,其编纂《赵风》卷、立长平双碑之举,实为惑乱秦政,谋复赵国!”
殿中哗然。陈墨望向秦王,见这位七旬老者的眼角微微抽搐——那是当年长平之战时,听到赵军偷袭粮道的表情。他解开衣领,露出胎记:“陛下可知,此胎记为何形如代郡?”
“你是要辩称天生异相?”御史大夫拍案而起,“代郡公主失踪那年,恰是你被咸阳猎户收养之时!分明是赵国细作,潜伏二十年!”
陈墨忽然笑了,从袖中取出一片甲骨,那是昨夜在太史令署找到的商代卜辞:“秦赵共祖,皆出蜚廉。此乃武丁时期甲骨,比代郡立国早五百年。”他将甲骨呈给秦王,“陈某的胎记,不过是血脉印记,而非谋反证据。”
秦王接过甲骨,目光在“蜚廉”二字上停留。陈墨知道,这是触动了秦王室的先祖记忆——蜚廉乃秦赵共同的祖先,被秦人奉为始祖。
“就算你是代郡遗孤,”李斯忽然开口,“那为何在邯郸舍命保护赵国贵族之女阿禾?又为何私藏赵国秘典《胡服骑射考》?”他挥手示意,甲士抬上一口木箱,正是陈墨在邯郸别馆的遗物,“此箱中有赵国地图、玄鸟玉佩,还有——”他抽出一卷帛画,“代郡王室的复辟计划!”
帛画上的“兴赵图”刺得陈墨瞳孔收缩。他认出,那是李牧的行军图,却被李斯篡改过标注,俨然一副“里应外合”的谋反证据。吕不韦的算盘声从身后传来,他这才惊觉,相邦早已将木箱中的典籍转移,此刻里面不过是些误导性的“伪证”。
“陛下,”吕不韦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陈墨确有赵国血脉,但正因其特殊身份,才是促成秦赵盟好的不二人选。若杀了他,赵国必以为秦人容不得异脉,再无议和可能。”
秦王盯着陈墨的胎记,忽然想起武安君白起的警告:“赵国未亡,代郡未灭,终成大患。”他的手指叩击着青铜剑柄,发出沉闷的响声:“你说,该如何自证清白?”
陈墨伏地叩首,额头触到冰凉的地砖:“臣请为秦王使赵,监修‘息兵桥’,并将《吕氏春秋》抄本赠予赵王。若赵人敢伤臣分毫,便是撕毁盟约,秦军可名正言顺踏平邯郸。”
殿中死寂。吕不韦的算盘珠子在袖中轻响,他知道,这是陈墨在用自己作饵,钓赵国最后的信任。李斯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料到对方会主动请缨涉险。
“好!”秦王忽然拍案,“准你以‘秦赵同源使’的身份入赵,限你三个月内完成息兵桥工程,否则——”他指了指殿外的“京观”,“便与那些头骨为伴。”
陈墨起身时,看见吕不韦向他微微颔首,袖中露出半卷《慎战》篇竹简——那是昨夜他熬夜修订的版本,篇末加了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文明,其法必诛。”
是夜,陈墨在驿站整理行装,阿禾忽然翻墙而入,发间玉簪换成了秦式步摇:“我随你去赵国。”她展开一幅帛画,竟是用代郡密语写的《赵地山川险要图》,“上次劫营时,我从李斯门客身上搜出这个,他们想炸断太行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帝国:铁血文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