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框架,如同经历了一场蜕皮的蝉,带着小组全员连续数日鏖战的心血,再次被林小溪郑重地发送出去。这一次,她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比之前更加忐忑。顾言琛的第一轮打击已经让她清楚地认识到,在他面前,任何“尽力了”的自我安慰都是苍白无力的,他衡量标准的刻度,远非常人所能及。
发送邮件后,她甚至没有离开工位,只是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等待着那几乎可以预见的、迅疾而冷酷的回应。办公室的灯光白得刺眼,照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眼下是连日熬夜留下的淡淡青影。
果然,不到二十分钟,熟悉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尖锐地划破了办公区的寂静。
林小溪的心脏像是被这只无形的拳头攥紧,猛地睁开眼,看向屏幕。
发件人:顾言琛。
主题:Re: 【城市焕新项目】市场分析框架(修改版)
他的回复,快得几乎不近人情,仿佛他什么都不用做,只是专门守在邮箱前等待她的提交,然后给予致命一击。
点开邮件,正文依旧简洁到吝啬:“已阅。战略层面思考仍需深化,具体见批注。”
附件文档再次被下载打开。这一次,刺目的红色批注似乎少了一些,但位置更加关键,问题更加刁钻,直指方案的核心逻辑和与公司整体战略的契合度。
· 在“市场进入策略”部分,他批注:【此策略与集团目前重点投入的‘智能化’转型战略关联度弱。请阐述如何利用集团现有技术资源(如AI数据分析平台、物联网基础设施)赋能你的市场开拓方案,实现协同效应。我需要看到具体的嫁接点和预期增效数据模型。】
· 在“风险评估”章节,他圈出了“政策风险可控”这一结论,批注:【‘可控’定义模糊。请列出A市未来三年在城市规划、产业扶持、环保法规等方面所有可能影响本项目的不确定性政策因素,并进行概率-影响矩阵分析。同时,评估若最坏情况发生,我们的应急预案成本及资源储备是否充足。】
· 在“长期价值”论述旁,他提问:【此项目如何为公司沉淀可持续的品牌资产和用户数据资产?如何与公司其他业务线形成生态联动,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地产项目?】
这些问题,不再局限于市场本身的技术细节,而是跃升到了公司整体战略、资源协同、风险管控和长期生态建设的层面。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重锤,敲打在她思维的边界上,逼迫她跳出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去审视更宏大的棋盘。
林小溪看着这些批注,最初的挫败感渐渐被一种无力感取代。她意识到,顾言琛不仅仅是在考核她的执行力,更是在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逼迫她提升思维的高度和广度。他像是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她从未留意过的门,门后是更复杂、也更波澜壮阔的世界,但门槛极高,需要她拼尽全力才能攀爬。
这与她记忆中那个耐心给她讲题、引导她理解某个管理模型的学长截然不同。那时的引导是温和的,带着鼓励和包容;而现在,是强硬的,不容置疑的,带着上位者审视和打磨工具的冷静。
她没有时间沉浸在对比带来的酸楚中。问题已经摆在面前,她必须解决。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开始行动。首先,她调取了集团近几年的战略规划文件,尤其是关于“智能化转型”的部分,逐字逐句地研读,试图理解其中的核心意图和资源投向。这对她而言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查阅技术术语,理解AI平台和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接着,她开始搜集A市相关的政策动向,这需要极强的信息搜集和研判能力。她联系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同学,付费订阅了专业的政策研究数据库,甚至去参加了相关领域的行业研讨会,试图从各种渠道捕捉那些可能影响项目未来的“蝴蝶翅膀”。
然而,最让她感到棘手的,还是关于“生态联动”和“资产沉淀”的战略思考。这需要对公司整体业务布局有深刻的洞察,而这恰恰是她作为分公司市场部组长视野的盲区。
焦头烂额之际,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书架最顶层,那里堆放着她从大学宿舍搬过来后就没再动过的几箱旧书。鬼使神差地,她搬来椅子,踮起脚,在那落满灰尘的纸箱里翻找起来。
指尖触碰到一本硬壳书的粗糙封面,她动作一顿,将它抽了出来。封面上,《竞争优势的战略构建》几个字赫然在目。这本书,是他大四时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之一。他说,这是他的战略启蒙读物,希望对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
书的重量沉甸甸的,仿佛也承载着那段过往的重量。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翻开了封面。
扉页上,他熟悉的、刚劲有力的笔迹映入眼帘:
“致我的小溪——
愿你的世界,因思考而辽阔,因智慧而闪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再见仍是心上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