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的氧气浓度复刻了海平面大气环境,经呼吸科专家验证,这一浓度能让人体在密闭空间内保持最佳血氧饱和度;
1 标准大气压的压力则通过舱内的液压平衡系统实时调节,即使深海基地外部压力骤变,舱内压力波动也不会超过 ±0.01 大气压。
舱内的飞利浦除颤仪更是 “保命神器”,200 焦耳的电击能量经过反复测算 —— 既足以在意识过载导致心律失常时恢复正常心律,又不会对大脑神经元造成额外损伤。
每次使用前,工程师都会进行 3 次模拟电击测试,确保电极片接触电阻小于 5 欧姆,保证电击效果。
周明能成为 “生物桥梁”,绝非偶然。他的脑波稳定度在过去一年的测试中,始终保持 95% 的同步率,比排名第二的研究员高出 3 个百分点。
为达到这一水平,他每天要进行 4 小时的 “脑波校准训练”:在漆黑的房间里,通过冥想控制脑波频率,使其与多面体的信号频率逐渐贴合,曾有一次为了突破 93% 的瓶颈,
他连续训练了 12 小时,直到眼前出现重影才停下。医疗舱外,他女儿的视频在显示屏上循环播放:
画面里的小女孩扎着双马尾,手里的蜡笔在纸上涂涂画画,蓝色的地球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宇航员,
“爸爸,我画的是你哦!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去天文馆看地球模型好不好?”
稚嫩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出,周明抬手摸了摸屏幕上女儿的笑脸,指腹在 “爸爸快回家” 那行歪歪扭扭的字上停留了许久。
“浸入开始,倒计时三、二、一!”
医疗舱内的环形指示灯骤然从冷白转为幽蓝,机械臂输送的营养液还在透明导管里缓慢流动,路屿耳边最后残留的,是陆衍之攥紧他手腕时的急促呼吸 ——
那双手的温度还没从指尖散去,一股远超物理拉扯的力量已像无形的吸尘器般,猛地将他的意识从躯体里抽离。
视野里的医疗舱壁逐渐消融,陆衍之焦虑的眉眼化作模糊的光斑,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 “光流海洋”:
无数道莹蓝色的能量流裹着他的意识体,带着深海般精准的 15℃冰凉 ——
不是皮肤感知的寒意,而是直接作用于意识层面的清爽,既不会像真深海那样压迫胸腔,也不会让人产生窒息的恐慌。
这些光流形如发光的海鳗,每条都有 10 米长、1 米直径的粗壮躯体,它们在黑暗中灵活穿梭时,尾端会拖出转瞬即逝的光痕;
而每秒 101?比特的信息正沿着光流脉络传递,路屿甚至能清晰 “读” 到其中夹杂的星图坐标与陌生符号,仿佛这些数据天生就该存在于他的意识里。
无数拳头大小的透明 “信息气泡” 悬浮在光流之间,每个气泡内部都滚动着动态画面,像被定格的时空切片:
第一个气泡展开时,路屿瞬间 “置身” 马里亚纳海沟 米深的海床 ——
这里的水压高达 1100 个大气压,足以压碎常规金属探测器,但画面中央却矗立着一个直径万米的巨型多面体(相当于 14 个标准足球场拼接的规模)。
多面体表面泛着暗银色的金属光泽,周围延伸出数百条直径 1 米的导线,它们像榕树的气根般深深扎入海底玄武岩,导线末端连接的小型多面体(直径 1.2 米),
与 2023 年中国南海科考队在 3000 米深海发现的 “外星装置” 完全一致 ——
当时科考队员曾用声呐探测到装置内部有规律的能量波动,却始终无法破解其用途,而此刻画面里,小型多面体正持续向巨型本体传输淡绿色能量脉冲。
第二个气泡泛着淡金色光芒,里面是 “归乡协议” 的全息文本片段:“时间锚点:白垩纪晚期(约 6600 万年前,对应地球地质纪年的马斯特里赫特阶,此时恐龙仍为陆地优势物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约为现在的 3 倍)”“筛选标准:意识强度≥0.9(人类平均意识强度经全球脑科学联盟检测为 0.5,仅少数长期处于深度冥想状态的修行者或罕见的‘超感知者’能达到 0.7)”“旧纪元通道:
需 102?焦耳能量开启(相当于 1013 颗当量为 1000 万吨 TNT 的氢弹同时爆炸,远超人类目前可控核能的 1012 倍)”。
这些文字旁还附着简易示意图,标注着 “通道坐标与地球地轴夹角 37°” 的关键信息。
第三个气泡则带着温暖的淡紫色光晕,里面是 “守护者” 种族的记忆画面:
一颗直径 1.2 倍地球的蓝色星球悬浮在宇宙中,其表面覆盖着比地球更茂密的环形森林,两极没有冰层,而是泛着银光的液态水海洋。
突然,星球核心爆发剧烈爆炸,淡紫色的光芒(经路屿意识自动解析,波长恰好 400 纳米,属于可见光中的紫光波段)瞬间吞噬了整个星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