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浮标投放深度 100 米,开启被动监听模式,灵敏度调至‘深海级’——
该模式下可捕捉 5000 米外磷虾群移动的噪音(磷虾群游动时会产生 5-10Hz 的低频振动),而常规被动声纳仅能覆盖 2000 米内大型舰艇,务必确保没有遗漏;
防空分队启动红旗 - 16 中程导弹 3 分钟预热程序,该导弹射程 40 公里、射高 10- 米,去年南海演习中曾成功拦截 2 枚模拟‘战斧’巡航导弹,命中率 100%;
雷达天线转速提升至 12 转 / 分钟(每 5 秒完成一次全空域扫描),低空补盲雷达重点监控 500 米以下空域的慢速目标;
去年演习中,曾有模拟无人机以 200 公里 / 小时的速度从低空突破,当时因雷达扫描间隙漏判,导致‘旗舰被袭’,此次必须杜绝此类漏洞;
舰队整体向西北方向机动,保持 10 节航速,舰体姿态调整为‘迎浪角 5°’,减少螺旋桨空化噪音;
空化噪音会使潜艇暴露概率提升 30%,上次追踪‘弗吉尼亚’级时,就是因为一艘护卫舰的螺旋桨产生空化,让目标提前察觉并逃脱。”
他很清楚,此刻的犹豫或冒进都可能致命。
根据海军研究院 2022 年修订的《深海未知目标应对手册》(该手册基于当年 7 月南海某不明水下目标事件编写:
当时一艘 052D 驱逐舰在北纬 11°20′、东经 114°30′海域发现 80 米长的水下目标,速度 10 节,跟踪 3 小时后目标突然消失,仅留下异常的电磁信号;
最终收录了 17 种非常规水下目标的应对方案),万吨级自主动力水下物体,其武器配置至少包含 4 具 533 毫米重型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射程 50 公里的重型鱼雷);
2 座水下电磁炮(射速 10 发 / 分钟,弹丸初速 2000 米 / 秒),甚至可能搭载微型潜射导弹;
而 “利维坦” 的声纳反射截面显示,其外壳覆盖的多层复合装甲(推测含 TC4 钛合金与氧化铝陶瓷夹层;
TC4 钛合金硬度可达 35HRC,相当于普通钢材的 2 倍,陶瓷夹层抗冲击强度是钢材的 2 倍,能抵御常规鱼雷的直接命中);
常规鱼 - 7 轻型反潜鱼雷(射程 14 公里,战斗部装药量 60 公斤,破甲深度仅 50 毫米均质钢)根本无法击穿。
更关键的是,“海龙” 小队仍处于失联状态 ——
他们驾驶的 “蛟龙 - 3” 深潜运载器(最大下潜深度 7000 米,可搭载 3 人,氧气储备满负荷时能维持 72 小时)可能就在 “利维坦” 附近,贸然攻击极可能误伤:
运载器的钛合金外壳仅 10 毫米厚,若被鱼雷冲击波波及,瞬间就会解体。
“小狼狗,” 陆衍之转向角落的操作区,那里的蓝光映得路屿的脸像块冷玉,连灰色卫衣帽檐下的碎发都泛着青;
这个 20岁的天才程序员,曾凭借自主研发的 “动态声纹识别系统” 在 2024 年 3 月立下功劳:
当时一艘 M 国 “弗吉尼亚” 级核潜艇试图伪装成民用科考船的噪音(将螺旋桨转速降至 80 转 / 分,模拟科考船的推进系统);
路屿的系统捕捉到螺旋桨叶片的细微磨损频率(15Hz,与 “弗吉尼亚” 级的出厂参数完全匹配),识破伪装的成功率达 92%,为舰队追踪争取了关键时间。
“把所有算力集中到两点:
第一,用‘动态特征提取算法’解析‘利维坦’的声纹,重点捕捉推进器叶片的磨损痕迹(叶片磨损会产生独特的频率波动,比如某片叶片有缺口;
会在 12Hz 处产生谐波,可反向推断制造工艺与使用时长)、舱体接缝的震动频率(不同国家的焊接工艺不同,震动频率差异可达 2-3Hz),对比全球海军数据库;
尤其是 M 国‘海神之矛’项目、俄罗斯‘别尔哥罗德’级核潜艇(排水量 2.4 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核潜艇,主要用于搭载无人潜航器)的技术参数;
第二,启动‘频谱嗅探’程序,监控 300 公里内 1.2-18GHz 的所有电磁频段,这个频段覆盖了军用战术通讯的核心范围,M 国海军常用的 1.5GHz 战术频道(用于舰潜通讯);
横须贺港的 A 级加密通讯(传输速率 512Kbps,采用 3DES 加密算法)都在其中,我要知道有没有人在远程操控这个东西。”
路屿的手指在机械键盘上敲出密集的脆响,像暴雨打在铁皮棚上,每一次敲击都伴随着屏幕上数据流的闪烁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