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深秋,济南抗大山东分校的操场上,气氛与往常有些不同。除了穿着统一山东军区军装的学员们,还多了不少身着灰布军装的干部,他们是刚从华中新四军各部队抽调前来参加第三期学习的骨干。
开学典礼,张百川站在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他的声音透过简陋的扩音器,清晰地传遍操场:“同志们,看看你们左边,再看看你们右边,从今天起,坐在你们身边的,不只是同学,更是战友,是即将在华东战场上并肩杀敌的战友,”
“山东军区的部队,打过最险的恶仗,讲究的是大兵团作战,是步炮协同,是钢铁般的纪律和压倒性的火力,”他的话语带着豪迈与自信。
“而从华中来的战友们,你们在河湖港汊、平原水网里,跟鬼子、伪军周旋了这么多年,打得灵巧,打得刁钻,穿插渗透、敌后破袭、化整为零的本事,是这个,”他翘起了大拇指。
“有人说,山东部队火力猛是正规军;有人说新四军硬仗经验少,是游击队。”张百川话锋一转:“要我说,都是混账话,都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都是为了打鬼子救中国,哪来的什么高低之分?只有特点不同,”
他走下主席台,来到学员们中间:“成立华东军区,把咱们这两支英雄部队拧成一股绳,就是要取长补短,把咱们的优点都发挥出来,缺点都克服掉,让你们来抗大学习,不是让你们来比谁更厉害,是让你们来当学生的,也是来当先生的,”
他停在一个年轻的山东团长面前:“你,王猛子,打济南的时候抱着机枪想冲鬼子火力点,被你们旅长踹回来了,有没有这回事?”
那黑壮团长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司令员,俺那不是着急嘛…”
“着急?着急就能不要指挥位置了?”张百川板起脸,随即又看向一位戴着眼镜、显得很斯文的新四军团政委:“李秀才,听说你们团在苏中,能靠着几条小船,把鬼子的运输队耍得团团转,还能零敲碎打吃掉他好几个大队,自己伤亡不到一百人,这本事,你得给我好好讲讲,让王猛子这样的愣头青也学学,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胜利,”
那姓李的政委微笑道:“司令员,我们那也是被逼出来的,鬼子装备好,我们只能跟他们斗智。”
“对嘛,斗智,”张百川重重一拍手,又环视所有人:“光会猛打猛冲不行,光会闪转腾挪也不够,未来我们要打的是更大规模的战役,是攻城略地,是战略反攻,需要的是既能指挥千军万马正面碾压,又能出奇制胜断敌后路的全能型指挥员,”
他走回主席台:“我宣布,抗大山东分校第三期,核心就一条——交流融合,取长补短,山东的干部必须学会南方水网平原地区的作战特点、群众工作方法;华中的干部,必须掌握大兵团作战的组织、步炮协同的指挥要领,课程设置,一半时间由山东军区的教员讲,一半时间由华中来的同志讲,不仅要听,还要讨论,还要辩论,还要拉到野外,对着沙盘和地图,给我真刀真枪地推演,”
他盯着台下每一位学员:“三个月后,我要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别说当团长、旅长,就是回去当营长、连长,我看也得掂量掂量,华东军区六十万大军,不养闲人,更不养庸才,都听明白没有?”
“明白,”。
开学典礼结束后,张百川并没有离开,而是和谢福治、陈榘、肖桦以及刚刚赶到分校的华东军区参谋长张运逸一起,走进了分校的教研室。这里,王坤、钟伟、许友等山东的纵队司令,和黄可诚、彭雪峰、粟昱等华中来的纵队司令也都赫然在座。
“光学员们学还不够,咱们这些当司令的,更不能固步自封。”张百川开门见山:“今天没别的,就是交流会,都别藏着掖着,把各自压箱底的本事、最头疼的问题,都摆到桌面上来。”
会议室内稍微沉默了一下。钟伟是个急性子,率先开口:“司令员,说到步炮协同,我们二纵在打济南的时候,算是摸到点门道。但有时候炮兵打完了,步兵冲上去,还是会在敌人残存火力点上吃亏。怎么把这之间的‘窗户纸’捅得更透?特别是攻坚的时候。”
来自华中的黄可诚接话道:“钟司令,我们那边装备差,炮火支援少,但有时候土工作业和爆破用得巧,也能起到类似效果。比如挖壕沟抵近,或者用炸药包炸开缺口后,突击队的跟进时机和火力掩护,我们有些土办法,或许可以借鉴。”
王坤摸着下巴:“老黄,你们那套小群多路、夜间渗透的打法,我们一纵在山区也用,但到了平原,总觉得施展不开,鬼子炮楼据点看得紧。”
粟昱笑了笑,显得很精悍:“王司令,平原确实不一样。但我们苏中靠江临海,水网密布,鬼子的据点更分散。我们的办法是,情报要准,动作要快,打完就走,绝不纠缠。有时候化装成老百姓,或者利用内线,摸掉哨兵,打开据点,比强攻划算得多。这些经验,对你们向鲁南、苏北发展,应该有点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m.20xs.org)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