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山东军区指挥部所在的院落,比往日更加热闹。
各纵队的司令员、政委们风尘仆仆地从山东各地乃至苏北、皖东北赶来,院子里拴着的战马喷着响鼻,警卫员们互相递着烟卷,低声交流着各自部队的见闻。
屋内,原本宽敞的会议室显得有些拥挤。长条桌旁坐满了人,张百川坐在主位,左边是华东军区新任参谋长张运逸,右边是山东军区政委谢福治,再旁边是山东军区参谋长陈榘和政治部主任肖桦。
对面,则是新面孔与原班人马济济一堂:王坤、钟伟、许友、吴可华、梁初、周锡汉、王晋山、聂峰智这八位山东军区的老旅长、现在的纵队司令,以及刚从华中赶来的第九纵队司令员黄可诚、第十纵队司令员彭雪峰,还有苏中军分区司令员粟昱。
张百川环视全场,脸上带着笑容,在桌上轻轻敲了敲,嘈杂的议论声立刻平息下来。
张百川开口:“人都到齐了,先给新来的战友们介绍一下山东的家底。陈参谋长,你把情况说说。”
陈榘站起身,走到墙上那幅地图前,拿起指挥棒:“各位,目前我华东军区,下辖山东军区及新并入之各部。单就山东军区而言,经过连续作战和大力扩编,目前主力已编成八个纵队,加上直属部队、各军分区独立团、县大队,总兵力已达五十二万之众。”
指挥棒在地图上划过:“控制区域,东临大海,西抵运河,南接陇海线。山东全境已被我们光复。”
他顿了顿,看向在座的山东各位纵队司令,“装备方面,步枪基本配齐,轻重机枪超过三千挺,各类火炮,包括我们鲁中兵工厂自产的‘鲁造一式’山炮、迫击炮,加上历次缴获,总数已逾三千门。兵工厂方面,复装子弹月产可达百万发,新造子弹十余万发,手榴弹月产十万枚以上,迫击炮弹、步兵炮炮弹也已能自产,满足日常训练和小规模战斗消耗无虞。”
这些数字报出来,黄可诚、彭雪峰、粟昱等华中来的将领们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眼神里都流露出惊讶和振奋。他们知道山东这边打得好,家底厚,却没想到厚实到这种程度。
张百川接过话头:“家底是厚了,但咱们华东军区成立,不是为了守成,是为了更大的发展,为了准备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也是为了应对抗战胜利后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他目光扫过粟昱、黄可诚、彭雪峰:“粟昱同志在苏中,黄可诚、彭雪峰同志在华中,都打得很好,积累了丰富的平原、水网地带作战经验。我们山东的部队,山地战、攻坚战经验多些。以后,我们就是一个锅里抡马勺的兄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粟昱闻言立刻表态:“司令员,我们苏中部队坚决服从华东军区指挥,早就听说山东老大哥仗打得好,装备强,我们过来,就是学习的,”
黄可诚沉稳地说:“司令员,华东局和华东军区的成立是战略大手笔。我们第十纵队一定尽快融入,向山东的同志们学习。”
彭雪峰声音洪亮:“没说的,司令员指哪儿,我们打哪儿,都是八路军,不分彼此,”
张百川点点头:“好,下面,宣布华东军区近期作战整训总方针,以及各纵队初步整编与任务区分。”
所有人的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
张运逸参谋长站起身,拿着文件夹开始宣读:“根据总部‘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之总体战略,结合我华东当前实际,军区决定:第一阶段,以巩固山东,打通与华中、皖东北联系,并伺机向徐州方向压迫为主要目标。”
“部队整编方面,华东军区十个纵队,暂按现有基础进行磨合。各纵队需在三个月内,完成内部整合,加强步炮、步骑协同训练,特别是平原村落攻防战术。抗大山东分校尽快面向全军区,抽调营团级干部轮训,重点学习大兵团作战指挥。”
他念完总体要求,看向张百川。
张百川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鲁南、苏北交界处。“具体部署:第一纵队,王坤。”
“到,”王坤唰地站起。
“你部驻防沂蒙山区西南翼,向新泰、莱芜方向保持警戒,同时派出有力一部,向南策应,与第四纵队吴可华部协同,向临沂以南、郯城、码头方向活动,打通与苏北的联系通道。”
“明白,”王坤沉声应命。
“第二纵队,钟伟。”
“到”钟伟声音洪亮。
“你部作为军区总预备队,移防至泰安以南、兖州以北区域集结。任务有两个:一是高强度整训,步炮协同要给我练出花样来;二是盯紧津浦线,随时准备南下或西进。”
“司令员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第三纵队,许友。”
“老许在,”许友嗓门更大。
“你胶东部队,重点经营青岛、烟台、威海等港口,海上交通线要千方百计维持住。
“没问题,胶东交给俺老许,出半点差错,您毙了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m.20xs.org)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