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科研中心的核心实验室悬浮在星穹文明的同步轨道空间站内,巨大的环形穹顶由透光纳米材料构成,能清晰望见银河系旋臂的璀璨星光。实验室中央,一座高三十米、直径十五米的金属架构巍然矗立,银白色的合金表面刻满了细密的能量导流纹路,这便是反物质场力发生器的雏形。五大文明的工程师们穿着适配不同环境的科研制服,在架构周围忙碌着,全息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场力参数,空气中弥漫着低温冷凝产生的白雾,混合着空间结晶矿特有的淡蓝色荧光。
林远舟站在主控台旁,指尖划过虚拟操作界面,黑色黑石在口袋里散发着微弱的暖意,仿佛在感知这台关乎星系命运的装置。他看向身边的苏晚晴,她正紧盯着屏幕上的温度曲线,眉头微蹙,眼底布满了红血丝。连续七十二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位地球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也难掩疲惫。
“晚晴,设备的低温场力环境模拟结果怎么样?”林远舟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依旧沉稳。
苏晚晴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调出一组动态数据:“不太理想。我们尝试了地球最先进的‘超导低温制冷系统’和星穹文明的‘空间热隔离技术’,最多只能将核心区域的温度稳定在-268.3℃,距离发生器所需的-273.15℃以下还有近五度的差距。更关键的是,这种低温状态只能维持十分钟,之后就会因为场力波动出现温度回弹。”
她指向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警示灯:“你看,每次温度接近临界值时,空间结晶矿的能量活性就会急剧下降,无法达到注入标准。如果强行注入,能量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衰减,甚至可能导致场力紊乱。”
星穹文明的首席工程师雷蒙德大步走来,他身材高大,皮肤呈深灰色,额头上的能量感应纹路因焦虑而微微发光。“林队长,苏博士,我们已经尝试了所有已知的制冷技术组合。”雷蒙德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厚重感,“星穹文明的空间热隔离技术能隔绝99.9%的外部热能,但发生器运行时自身会产生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热量,这些内生热无法有效导出,就像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生火,再厚的隔热层也无济于事。”
伊瑟尔星的工程师莉娅跟着走来,她的水晶皮肤在低温下折射出清冷的光芒。“量子重构技术或许能临时改变材料的热传导属性,但无法持久。”莉娅轻轻摇头,“我们尝试用纳米机器人在发生器内部构建散热通道,但-270℃以下的极端环境会让纳米机器人的程序紊乱,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新星球的艾拉蹲在发生器底部,毛茸茸的爪子正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她身边的能量感知生物“闪灵”——一团拳头大小、通体发光的软体生物,此刻正发出微弱的嗡鸣。“闪灵说,发生器核心区域的场力很不稳定。”艾拉抬起头,耳朵耷拉着,“它能感觉到空间结晶矿的能量在低温下变得很‘暴躁’,就像被束缚的野兽,一旦注入方式不对,就会引发混乱。”
林远舟沉默地走到发声器旁,伸手触碰冰冷的金属表面,一股寒意瞬间透过防护手套传来。他能感受到黑石在口袋里的脉动变得急促,似乎在呼应着某种未知的能量波动。“星核文明那边有消息吗?他们作为存在十亿年的文明,应该见过类似的极端环境技术。”
话音刚落,主控台的全息通讯突然亮起,星核文明的能量体代表“光核”出现在屏幕中央,金色的能量流缓缓涌动。“林远舟,我们已经监测到你们的困境。”光核的声音直接回荡在众人的意识中,“超低温场力环境的维持,关键不在于隔绝热能,而在于构建‘空间能量负压区’。”
“空间能量负压区?”张详前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这与我统一场论中的‘空间能量梯度模型’不谋而合。你的意思是,通过改变局部空间的能量密度,形成负压,从而让热能自发流向能量密度更低的区域?”
“正是如此。”光核的能量流波动了一下,“古星核文明在研究空间平衡时,曾开发出‘低温空间能量压缩技术’。该技术通过精准调控局部空间的场力频率,将空间能量压缩至临界点,形成负压区,使区域内的热能被强制‘挤压’出去,从而达到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且能长期稳定维持。”
苏晚晴立刻兴奋起来:“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技术!光核阁下,能否将这项技术的详细参数和操作原理传输给我们?”
“当然。”光核的能量流分解成无数细小的光点,“技术资料已通过跨文明安全通道发送。该技术需要与你们的制冷系统配合使用,制冷系统负责初步降温,空间能量压缩技术负责构建负压区,两者形成互补,就能稳定维持-273.15℃以下的环境。”
林远舟立刻下令:“雷蒙德工程师,麻烦你带领星穹文明和地球的技术团队,根据光核提供的资料改造制冷系统。莉娅,你和伊瑟尔星的团队负责优化发生器的能量导流通道,确保低温环境下能量传输不受影响。张教授,麻烦你从理论层面验证技术的可行性,避免出现场力冲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海启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海启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