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文:“职场避险老司机”!帮人避开“越位坑”
唐朝中期政治家王叔文靠下棋的本事侍奉太子(后来的唐顺宗)。有次大家聊起朝政,说到“宫市”(唐朝官府低价强买百姓物品的制度)的弊端,太子说:“我正打算向皇上劝谏这事。”其他人都纷纷称赞太子,只有王叔文没说话。
等众人退下后,太子单独留下王叔文,问他为啥不表态。王叔文回答:“太子的职责是照顾皇上的饮食起居、问安尽孝,不该随便谈论朝廷外事。皇上在位这么久,要是怀疑太子你想通过劝谏收买人心,你怎么解释清楚啊?”
太子听完吓了一跳,接着哭着说:“要是没有先生,我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从此之后,太子就特别信任和宠幸王叔文。
冯梦龙点评:小人也有“清醒时刻”
王叔文本质上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但他这次提醒太子“避嫌”的话,说得确实在理。太子作为储君,最忌讳的就是让皇帝觉得自己“急于揽权、收买人心”,哪怕是出于好心劝谏,也可能埋下猜忌的隐患。
就像现在职场里,下属帮领导出主意时,不光要考虑“事对不对”,更要想“会不会让领导陷入麻烦”——比如别让领导做容易引起上级猜忌的事,这种“替领导考虑风险”的提醒,往往比单纯赞同更有用。
【管理智慧】
一、王叔文的“避险逻辑”:不是不劝善,是“怕太子‘越位’引猜忌”
王叔文不跟着夸太子“敢谏言”,反而泼冷水,不是故意扫面子,是精准掐住了“皇室最敏感的雷区——太子不能让皇帝觉得‘你在抢权、收人心’”。太子看似是“为国为民”,实则踩了“越职+抢风头”的坑,一旦被皇帝猜忌,别说当皇帝,能不能保住太子之位都难。拆开来,这背后藏着三个现代职场都能用的“避险智慧”:
1.先认“自己的本分”:别越职干“不该你管的事”
王叔文清楚“太子的本分是尽孝,不是谏言朝政”——就像职场里,你是部门的“执行岗”,却跑去跟老板提“公司战略该怎么调整”,看似有想法,实则越了“管理岗”的本分。老板可能表面夸你“有思考”,心里却会想“你一个小兵,管好自己的活就行,操这么多心干嘛?是不是想抢功?”
2.再算“上级的猜忌点”:别让“好心”变成“抢权的证据”
王叔文怕的不是“太子谏言没用”,是“谏言被皇帝解读成‘收人心’”——皇帝在位久了,最防的就是“太子拉帮结派、培养自己的势力”。太子管“宫市”这事,百姓会夸“太子好”,官员会觉得“太子能做主”,皇帝只会觉得“你想抢我的民心,盼我早点退位”。这就像职场里,你是新人,却主动帮其他部门解决问题,同事夸你“热心”,但你的直属领导可能会猜忌“你是不是想跟其他部门搞好关系,跳槽过去?”
3.最后“找对说话时机”:不当众扫面子,私下点醒更显真心
王叔文没当场反驳太子“你不该谏言”,而是等其他人走了再私下说——既给了太子面子,又把风险说透了,太子更容易接受。这就像职场里,同事在会上提了个“看似好但有坑”的方案,你没当场否定,而是会后找他说“你这想法挺好,但有个风险点你可能没考虑到……”,同事不仅不会生气,还会觉得你“够意思,愿意提醒我”。
二、当代“王叔文式避险”案例:不盲目跟风夸,私下点醒,帮人避开“越位坑”
王叔文这种“不跟风捧、私下点风险”的操作,现在职场里用好了,既能帮同事/下属避开坑,还能赢信任——比“只会说好听的”更管用。
案例1:新人想“跨部门提建议”,老员工私下提醒,帮他避开“领导猜忌”
某互联网公司的新人小吴,刚入职三个月,发现市场部的推广方案有个漏洞,能优化成“成本降20%,效果提15%”。小吴特别兴奋,想直接写邮件发给市场部总监,还跟身边的老员工老郑说:“我这建议要是被采纳,说不定能给公司省不少钱,总监肯定会夸我!”
老郑赶紧拦住他,私下说:“你这想法是好,但有个风险你没考虑到:你是技术部的人,直接给市场部提方案,第一,市场部会觉得‘你手伸太长,管我们的事’;第二,咱们技术总监会猜忌‘你是不是想表现自己,往市场部跳’。到时候方案没被采纳,你还落个‘爱出风头、不安分’的名声,多不值?”
小吴听了吓一跳:“那我该怎么办?” 老郑教他:“你先把优化思路跟咱们技术总监说,让总监判断‘这方案对技术部有没有好处’,要是有,让总监去跟市场部对接——这样既没越职,又能让领导知道‘你是为技术部、为公司着想’,比你直接找市场部靠谱多了。” 最后小吴按老郑说的做,技术总监觉得方案有用,主动跟市场部沟通,方案被采纳后,技术总监还在会上夸小吴“有想法、懂规矩”——这就是王叔文“私下点醒太子”的现代版:不越职、不抢风头,按“本分”做事,才能避开领导猜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