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战国“反向投资大神”!替孟尝君收债却烧欠条
孟尝君问门下食客,谁熟悉算账,能去薛地帮他收债。冯谖主动报名说“我能”。于是孟尝君准备车马、收拾行装,让冯谖带着债券出发,临走前问他:“收完债,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到了薛地,把该还债的百姓全召集过来。核对完债券后,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说把债全免了,还当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欢呼“万岁”。
冯谖马不停蹄赶回齐国,孟尝君纳闷他怎么这么快,穿戴整齐接见他,问:“债收完了?”冯谖说:“收完了。”孟尝君又问:“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家里缺什么买什么。我琢磨着,您宫里堆着珍宝,马厩里满是好马,后宫里都是美人,您家最缺的,是‘民心’啊!我偷偷帮您买了民心。”(边批:太绝了!)
孟尝君问:“怎么买民心?”冯谖说:“现在您就只有薛这么块小地方,却不体恤百姓,还靠放债赚钱。我假传您的命令把债免了,烧了债券,百姓都喊万岁——这就是我帮您买民心的方式!”孟尝君不太高兴,说:“先生别管这事了!”
过了一年,齐王猜忌孟尝君,让他回薛地去。离薛地还有一百里时,百姓们扶老携幼,在路上争相迎接他。孟尝君这才对冯谖说:“先生当初帮我买的民心,今天我终于看到了。”
冯梦龙点评:“买民心”比“收钱财”高明一万倍
后来冯谖让齐王重新任用孟尝君,还有在薛地建立宗庙,这些都是纵横家常用的套路。只有“买民心”这一招,千古以来都没人能比,连《战国策》里的计谋都比不上。不管是保国家还是保家族,都该学这招。
就像现在有些企业,不盯着短期利润,反而愿意花钱帮客户解决难题、给员工谋福利,看似“亏了钱”,其实是攒下了客户信任和员工忠诚——等遇到困难时,这些“民心”就是最靠谱的支撑。
【管理智慧】
一、冯谖的“市义逻辑”:不是傻大方,是算透“短期钱不如长期人心”
冯谖烧债券免债,看似“亏了本金”,其实是精准拿捏了“薛地是孟尝君的‘退路’,民心是退路的‘护城河’”。他的操作拆开来,就是现代商业/职场里的“长期价值投资”,比盯着眼前的小钱聪明10倍。
1.算透“资产优先级”:民心是“救命资产”,钱是“浮动资产”
孟尝君当时缺的不是收债的那点钱——他家里珍宝满仓,真正缺的是“出事时有人帮”。薛地百姓的民心,就像“应急储备金”,平时看似没用,一旦被齐王罢免,只有薛地百姓会真心接纳他。就像现在企业,平时赚的利润是“浮动资产”,但老客户的信任是“救命资产”——疫情时很多餐馆没客流,靠老客户线上订外卖、帮转发,才撑过难关,这就是“民心”的价值;
2.抓准“老板的隐性需求”:不说“缺啥物资”,说“缺啥保障”
孟尝君说“看我家缺啥”,普通人会买珍宝、好马,冯谖却看到“他缺的是安全感”——再有钱,没人心支持,地位说没就没。就像现在职场里,领导说“这个项目你看着办”,普通员工会盯着“怎么省钱、怎么快点做完”,厉害的员工会想“怎么把项目做成领导的‘业绩背书’,让他以后更信任我”,这就是抓隐性需求;
3.“落地要实在”:烧债券不是作秀,是让百姓真受益
冯谖没搞“打折还债”“延期还债”,直接免债烧券,让百姓真真切切拿到好处——只有这样,百姓才会真心记恩,而不是觉得“孟尝君只是客气”。就像现在企业做公益,不是捐钱拍个照就走,而是长期帮乡村建学校、教老人用手机,百姓才会真认这个企业的好,这就是“实在的好处才换得来实在的人心”。
二、当代“冯谖式市义”案例:看似“亏了短期利”,实则赚了“长期口碑/人心”
冯谖“免债买义”的思路,现在不管是小生意、大企业,还是职场人际,用好了都能攒下“看不见的资产”——不盯着眼前的钱,反而能赚更长远的回报。
案例1:社区超市老板“撕欠条”,免小商户欠款,换来了“客流护城河”
老张在社区开了家超市,附近有几个小摊贩(卖菜、卖早点的),平时会在老张这拿些纸巾、塑料袋之类的货,记在账上,月底一起结。疫情时小摊贩没生意,到了月底根本没钱结账,有人甚至想转行,欠老张的几千块眼看要黄。
老张没催债,反而把所有摊贩叫过来,拿出账本当着大家的面撕了:“这钱我免了!大家都不容易,等以后生意好了再说。”摊贩们又惊又感动,都说“张老板够意思”。
后来疫情好转,摊贩们不仅自己常去老张超市买东西,还跟来买菜的居民说:“去张老板那买吧,他人好,东西也实在!”甚至有摊贩帮老张把超市的鸡蛋、牛奶搬到自己摊位旁边卖,帮他拉客源。不到半年,老张超市的营业额比疫情前涨了40%——老张撕欠条看似亏了几千块,却赚了摊贩的真心和居民的信任,这就是冯谖“市义”的现代版:短期亏小钱,长期赚人心,人心能换更多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