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寇恂:软办法化解硬冲突
赵王从渑池会回来后,因为蔺相如功劳大,封他为上卿,职位还在廉颇之上。廉颇觉得自己靠战功起家,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居然比自己官大,气冲冲地说:“我要是见到蔺相如,肯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故意躲着不跟廉颇碰面;每次上朝,还总装病请假,不想跟廉颇争职位高低。有次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赶紧让车夫把车拐走躲起来。他的门客们看不下去,都来劝他,说要辞职走了。
蔺相如拦着他们说:“你们觉得廉颇和秦王比,谁更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威风,我都敢在朝堂上骂他、让他的大臣们难堪;我就算再没本事,难道还怕廉将军吗?我是琢磨着,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现在要是我们俩闹起来,就像两只老虎打架,肯定有一个要完蛋。我之所以让着他,是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面,把私人恩怨放后面啊!”
廉颇听说这话后,赶紧光着膀子、背着荆条,让宾客领着去蔺相如家认错,俩人最后成了能同生共死的好朋友。
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太守寇恂直接把这人抓起来杀了。贾复觉得这是奇耻大辱,路过颍川时跟手下说:“我要是见到寇恂,非得亲手宰了他!”
寇恂知道贾复的打算,故意不跟他见面。他外甥谷崇请求带着剑在身边护卫,防止出意外,寇恂却说:“不用。当年蔺相如不怕秦王,却让着廉颇,就是为了国家啊。”接着他下令让颍川各县准备丰盛的酒菜,每一份都按两个人的量来备。
等贾复的队伍到了,寇恂先到路上迎接,然后借口生病就回去了。贾复想带兵去追,可手下将士们都喝得大醉,根本没法行动,只能作罢。后来寇恂把这事上报给皇帝,皇帝召见寇恂,还让他和贾复和好,俩人最后成了朋友。
冯梦龙点评:“让一步”不是怂,是格局
郭子仪在堂上主动拥抱李光弼,跟蔺相如的心思一样——都是为了国家放下私怨;寇准用蒸羊迎接丁谓,跟寇恂的小技巧异曲同工,都是用软办法化解矛盾。
当年安思顺当朔方节度使时,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他手下的牙门都将,俩人关系特别差,就算坐一起吃饭,也只敢互相瞪着眼,一句话都不说。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当节度使,李光弼想跑路,还没拿定主意。没过十天,朝廷下诏让郭子仪带兵东进赵魏平叛。
李光弼去见郭子仪,说:“我就算死也甘心,只求您放过我的妻子儿女。”郭子仪赶紧走下堂,抱着李光弼上堂,哭着说:“现在国家大乱、皇帝流亡,除了您没人能领兵东伐,这时候哪能记私人恩怨啊!”接着他拉着李光弼的手,俩人对着行礼,后来一起谋划打败了叛军。
丁谓被贬到崖州,路过雷州——之前丁谓曾把寇准贬为雷州司户。寇准派人在雷州边境用一只蒸羊迎接丁谓,丁谓想见面,寇准却拒绝了。寇准听说家里的仆人想找丁谓报仇,赶紧关上门,带着大家赌钱取乐,直到丁谓走远了才停止。
【管理智慧】
一、蔺相如的“避斗逻辑”:不是怕,是算得清“私怨和大局的轻重”
蔺相如躲廉颇,不是没脾气,是把“赵国安危”这个大目标,看得比“个人面子”重。他的操作拆开来,就是现在职场、团队里最缺的“高情商大局观”:
1.先算“斗起来的代价”:两败俱伤,谁都没好处
要是蔺相如跟廉颇硬刚,一个骂“你耍嘴皮子”,一个怼“你老顽固”,朝堂上吵得鸡飞狗跳,赵王头疼,秦国偷笑——这就像现在两个部门总监闹矛盾,技术总监骂市场“不懂技术瞎提需求”,市场总监怼技术“响应慢耽误事”,最后项目黄了,全公司跟着受损;
2.“避”不是“逃”,是给双方“冷静的时间”
蔺相如不跟廉颇争排位、绕路走,不是认怂,是不想把矛盾激化。就像现在同事跟你有误会,你不当场翻脸,反而先避开,等对方气消了再沟通,比当场吵起来更容易解决问题;
3.用“说透大局”唤醒对方的清醒
蔺相如没私下抱怨“廉颇小心眼”,反而跟手下说“秦国怕我们俩”,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瞬间点醒了他——“我跟蔺相如斗,是在害赵国”。就像现在团队里有人闹矛盾,你不指责谁对谁错,反而说“咱们这个项目要是成了,大家都能拿奖金,要是闹僵了,项目黄了谁都没好处”,比劝“别吵了”管用多了。
当代案例:技术总监“避”市场总监,一起把“死项目”做活
某互联网公司要做“社区团购”项目,技术总监老周和市场总监老吴闹得不可开交:老吴觉得老周的技术团队响应太慢,用户要的“实时库存显示”半个月都没做出来;老周觉得老吴瞎提需求,不考虑技术难度,俩人在会上差点吵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