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县县城的主干道上,积雪被履带碾成泥泞,却挡不住涌动的人潮。
总部直属部队的战士们列着整齐的队伍站在道路两侧,手里的步枪斜挎在肩上,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缓缓驶来的钢铁洪流。
百姓们则挤在屋檐下,孩子们扒着土墙的豁口,眼睛瞪得溜圆,连冻得通红的鼻尖都快贴到墙面上。
当先开路的 99A 坦克轰鸣着驶过街口,炮塔上的高射机枪微微转动,炮管上还缠着未散尽的硝烟。
车身上的反应装甲块像镶嵌的黑曜石,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一个背着柴火的老汉停下脚步,手里的扁担 “哐当” 掉在地上,他张着嘴喃喃自语:“这铁家伙比戏台上演的牛魔王还威风……”
紧随其后的 04A 步兵战车扬起两道泥浪,侧面的射击孔里露出并列机枪的枪管,载员舱的舱门敞开着,战士们握着 191 步枪的手搭在舱沿上,钢盔下的脸庞带着刚打完仗的疲惫,却透着掩不住的英气。
穿蓝布棉袄的孩童们突然欢呼起来,指着战车蹦蹦跳跳:“是咱们的队伍!是咱们的铁甲车!”
山猫突击车像群灵活的猎豹,在坦克和步战车之间穿梭。
这种 8x8 轮式战车虽然体型小巧,车顶架设的 12.7 毫米机枪却虎虎生威,轮胎碾过积水的洼地时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中折射出彩虹。
新华日报社的记者小李举着相机疯狂按动快门,胶片在暗盒里沙沙作响,他要把这些钢铁利器全都记录下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八路军有了 “会跑的炮台”。
炮兵部队的方阵更是让围观者屏住了呼吸。
120 毫米车载迫击炮的炮管微微上扬,炮身上的散热孔还在冒着热气;
PLZ10 榴弹炮的炮口指向天空,炮架上的行军固定器尚未完全松开;
最引人注目的是 5 门 PLZ05 自行榴弹炮,这个三十多吨的庞然大物每前进一步,地面都要跟着震颤,炮管上的标尺刻度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射程的威慑力。
“我的娘哎,这炮管子比水缸还粗!”
一个挑着货郎担的汉子惊呼出声,他伸手比划着 PHL181 车载榴弹炮的口径,手指却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旁边的卫生员小王推了推眼镜,看着 PCL191 火箭炮那十二根并列的发射管,突然想起在延安兵工厂见过的土造迫击炮,两种武器的差距让他忍不住咋舌。
防空武器方阵经过时,人群中爆发出更热烈的议论。
陆盾 3000 近防炮的十一根炮管组成密集的火力网,雷达天线还在缓慢旋转,像只警惕的独眼巨人;
625E 弹炮结合防空车的四联装机关炮闪着金属寒光,导弹发射架上的红缨6导弹如同蓄势待发的银箭。
特务团一营的机枪手程二勇摸了摸自己怀里的捷克式轻机枪,突然觉得腰杆挺得更直了
—— 有这些家伙在,再也不用怕鬼子的飞机扔炸弹了。
独立旅的步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紧随其后,191 步枪的枪身裹着伪装网,枪口的制退器还残留着硝烟的痕迹。
狙击手背着 LR4 狙击枪,枪身缠着的布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只有瞄准镜偶尔反射出一点微光。
重机枪手扛着 89 式重机枪,三脚架在泥地上拖出浅浅的痕迹,弹链箱里的黄铜子弹隐约可见。
“那枪看着就顺手!”
总部警卫连的新兵小张戳了戳身边的班长,“比咱们的三八大盖亮堂多了!”
班长没好气地拍了他一巴掌,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战士腰间的手雷,那卵形的 82-2 式手雷比他们用的木柄手榴弹小巧不少,却透着更强劲的杀伤力。
天空中,三架武直 - 10 保持着品字形编队低空掠过,旋翼卷起的气流吹得屋檐下的玉米秸沙沙作响。
远处的云层里,歼 - 10C 战斗机的银灰色身影一闪而过,机翼下的导弹如同展翅的猎鹰。
一个经历过敌机轰炸的老婆婆突然捂住嘴,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滑落
—— 她终于不用再钻进地窖里瑟瑟发抖了。
天主教堂的门前,彭老总和左副参谋长站在台阶上,目光追随着行进的队伍。
彭老总罕见抽点烟手里的烟斗早已熄灭,烟灰积了长长一截却浑然不觉;左副参谋长眼睛里映着装甲洪流的影子。
“老总,这装备…… 真是咱们自己的?” 左副参谋长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他从军二十多年,虽然知道独立旅有很多好装备,但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齐整的机械化部队。
彭老总磕了磕烟斗,烟灰落在沾满泥点的军裤上:“是独立旅的没错。曾夏勇这小子,果然没吹牛。”
他想起之前在李家坡看到曾夏勇的装备情况时,他就很震撼了。
现在一段时间没有见他,他这支钢铁雄师发展到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强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亮剑:强军之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亮剑:强军之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