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再细瞧,檐角那些繁复的雕花线条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流畅弧度,带着点现代的利落,跟周围景致融得恰到好处,不扎眼,却自有股子风骨。
这时候,明楼走了进来。
他穿件笔挺的深色长衫,袖口捋得一丝不苟,透着股沉稳劲儿。
旁边跟着汪曼春,一身素雅的旗袍,端庄得很。
俩人并肩走在前头,后头跟着明悦和明萱,四口人相携着进了阁内。
一楼是综合超市,货架摆得整整齐齐,擦得能照见人影。
左侧,精白米面码得像小山,隐隐飘着米香。
旁边是各色杂粮,红豆、绿豆、小米……装在粗布麻袋里,鼓鼓囊囊的,看着就踏实。
玻璃罐里的香菇、木耳、海参这些南北干货,散发着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陈香,不张扬。
右侧呢,摆着时兴的洋布,大红色、宝蓝色、鹅黄色,鲜亮得晃眼,摸上去滑爽亲肤。
胰子(就是肥皂)堆成了小塔,飘着淡淡的茉莉香。
搪瓷缸子印着“诸天阁”图案,旁边还摆着几台半导体收音机,包装简简单单的。
明楼笑了笑,眼神温和:“选了些不扎眼的,平日里听听新闻、戏曲解闷,真有什么事,紧要时也能派上用场。”
这时候,就见收银台后站着智能伙计“阿福”。
他穿件合体的月白色绸布褂子,袖口挽得整整齐齐,露出半截小臂,正调试着一台老式计算器,手指在按键上跳得灵活。
见他们进来,立马转过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不卑不亢打招呼:“掌柜,老板娘里边儿请!您前儿个吩咐备下的东西,这儿都齐活了,保准合您心意!”
上了二楼,是餐饮店。
八仙桌擦得锃亮,能清清楚楚映出人影。
智能厨房传来轻微的“嗡嗡”声,智能厨具早启动了,灶台上的铁锅微微冒着热气。
这厨房可奇妙了,既能做出地道的北平小吃:驴打滚裹着黄豆面,甜糯可口。
艾窝窝雪白软糯,馅心丰富;炸酱面的酱色浓郁,码着黄瓜丝、豆芽、香椿,看着就让人咽口水。
也能供应改良过的西式简餐,番茄牛扒煎得外焦里嫩,奶油浓汤醇厚浓郁,口味都调得适中,老少都爱吃。
三楼大半空间是书店。
线装古籍用深色木函装着,整整齐齐码在高高的书架上,飘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陈旧气,那是历史的味道。
新式平装书整齐地排在矮架上,方便大人小孩取阅,封面上印着各色图案,满是新时代的朝气。
靠墙的医疗室里,听诊器、血压计这些现代器械摆在擦得发亮的桌上,旁边是一排古朴的中药柜,一个个小抽屉上贴着工工整整的药材名,透着中西结合的严谨。
汪曼春正站在药柜前,仔细检查药品储备。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一个贴着“青霉素(限医疗使用)”标签的冷藏盒,眼神专注得很。
眉头微微蹙着,等看到药品齐全,才悄悄舒展开。
最上层是住宅,依旧温馨。
小卧室里,民国风的铜制床架擦得发亮,反射着柔和的光,被褥叠得整整齐齐,带着太阳晒过的暖香。
大卧室的窗台上,汪曼春亲手摆了盆刚从(地下仓库层农牧区花田)采摘的兰草,叶片翠绿得像能滴出水来,叶尖还带着清晨的露珠,给房间添了几分生机勃勃的雅致。
(醒木又拍)
1945年抗战胜利那天!
北平城的鞭炮声,从清晨响到深夜,噼里啪啦的,裹着人们憋了太久的喜劲儿,震得窗棂都直颤。
明楼站在三楼的窗前,看着街上互相拥抱、喜极而泣的人们。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摸着墙上的弹痕,老泪纵横。
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举着旗帜,在街上奔跑欢呼。
还有蹦蹦跳跳的孩子,手里攥着小鞭炮,被大人护着小心翼翼地点燃。
明楼的眼角也有些湿润,抬手揉了揉,可那股从心底涌上来的热意,怎么也挡不住。
八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汪曼春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茶杯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
她轻轻把杯子放在明楼手边,然后递给他一张照片,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你看。”
明楼接过来,照片上是小明和明宇穿着军装的合影。
俩人站得笔直,晒得黝黑的脸上,笑容却格外灿烂,眼里的光比天上的太阳还要亮——他们昨天刚随着队伍回城,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先拍了照片送过来。
“他们瘦了,却更挺拔了。”
明楼的指尖轻轻拂过两个年轻的面庞,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
八年烽火,这两个当年还在他跟前撒娇、抢点心吃的小子,在枪林弹雨中淬炼成钢,如今终于平安归来。
汪曼春从身后轻轻环住他的腰,下巴抵在他的肩窝,温热的呼吸拂过他的颈侧,带着她身上熟悉的淡淡馨香:“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混沌轮回之爱永恒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混沌轮回之爱永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