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4075年)六月辛丑日初一,皇帝命令齐王朱榑回到凤阳。
戊申日,将黎州长官司改为安抚司,任命长官芍德为安抚使。
己酉日,朝廷任命兵部尚书李焕文为吏部尚书,户部侍郎王琚为兵部侍郎,吏部尚书陈铭为都督府掌判官。
壬子日,派遣使者前往沙漠祭祀故元幼主。皇上命令礼部大臣说:“从前元朝的国运已经结束,元朝的末代皇帝能够知晓天命,逃回沙漠。现在听说他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去世了,可以派遣使者前去吊唁祭祀。”礼部大臣回答说:“道路遥远,使者难以到达。何况他们离开中原很久了,已经逐渐改变了习俗,这不是礼仪制度能施加的。”皇帝说:‘帝王以天下为家,他们没有在天地之外,哪里远呢?他们虽然风俗不同,但他们的爱憎情感未尝不相同,敬奉他们的君主则他们的臣子就会喜悦,何况是施行典礼呢,又有谁会违背道德舍弃礼仪呢?’于是亲自写文章祭奠他们说:‘生死废兴,并不是一时的偶然,而是天地间的定数。古代的圣贤,面对这四种情况,一旦或许碰上了,却不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操守),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知晓天命而不被迷惑的人吧。您的祖宗过去兴起于沙漠地区,拉弓射箭,进入中原地区,纵横驰骋于天下,周边各个少数民族,全都归附,若不是天命所归不会到这种地步啊。到了您和您父亲的时候,正是应当拱手守成的时候,盗贼却在汝州、颍州兴起,华夏一片骚乱,号令得不到施行,以至于国家丧失,这难道是人力能决定的吗?这就是天意吗?当时,我并没有强大的军队来威震天下,而是取代你们家成为天下之主,这也都是天命。以前你们君主在沙漠(地区),朕主宰中原地区,你们君主和大臣们却顽固坚持(不改变态度),致使边境的战事多次兴起。现在听说你在沙漠中去世,朕感到非常悲痛,特意派人前去吊唁,用牲畜和甜酒作为祭品来祭奠,来使你的灵魂享用,你要明鉴此事。’皇上认为凡是祭祀,大的祭祀、中等的祭祀除了使用制帛(按定制制作的丝织物)之外,那些小的祭祀还有使用纸做的纸钱的,这种做法出现在近代,非常不合常理,于是命令礼部商议这件事。按照《周礼》,举行大祀时要用玉帛,举行次祀时要用牲畜和丝织品,举行小祀时要用纯色的牲畜。现在商议的结果是,在京城举行的大祭祀、中祭祀都应该使用币帛,在京城之外的王国以及府、州、县祭祀典册上的神灵时也这样做,其余的小祭祀只使用牲牢和酒醴。
庚申日,分别赏赐各都司下属卫所千户以下的官员数量不等的钞币。
辛酉日,辽东都指挥使司奏报:‘新归附的投降胡虏一百零六口、牛马一百七十匹。’
壬戌日,礼部上奏:“京都的太社、太稷已经同坛合祭,而各王国、府、州、县仍然沿用旧的制度,这在礼制上是不统一的。现在商议也应该共同建造一座祭坛,神主都依照京城的制度,用石制的神主,将其埋在祭坛的南面,两个木制的神主在祭祀的时候就设置好,祭祀完毕后收藏起来。社稷坛的配位,以前是用勾龙配社,用后稷配稷。如今太社、太稷已经供奉仁祖淳皇帝配享,而各王国、府州县没有可以配享的人,所以难以设置配位。现在商议各王国的社应该称为国社之神,稷应该称为国稷之神,各府的社应该称为府社、府稷,各州的社应该称为州社、州稷,各县的社应该称为县社、县稷。”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将这个制度向天下颁布。
夜里,火星侵犯右执法星。
丙寅日,设置燕山中左二获卫指挥使司。
丁卯日这天夜里,宁夏卫这个地方风雨交加,头盔、旗帜和长矛上有火光闪现。
己巳日。五开洞蛮吴面儿等人叛乱,靖州卫指挥佥事过兴战死。起初,面儿用邪法蛊惑民众,于是聚众作乱,过兴率领三百士兵前往逮捕他,但由于寡不敌众,过兴父子被贼寇抓获,一起被害。事情上报朝廷后,皇上命令辰州卫指挥杨仲名率领军队前去讨伐他们。诏书说:三苗没有德政,倚仗地势险要,不懂得人间事理,不尊奉上天的时令,多次产生盗窃(掠夺)的心思,长久以来成为百姓的祸患。近来又杀害了过兴,罪恶不可饶恕。现在任命你为总兵官,率领辰州、沅州等地的官军以及当地的隘丁兵夫前去讨伐他们。你要思考制伏敌人的谋略,看准时机,相机进取,来消除民众的祸患。辰州、沅州等地应该征调的官军,全都听从(他的)指挥调度。
秋七月初一辛未日。
壬申日,把汜水县的治所迁到成皋。
丁丑日,皇帝在太庙祭祀。派官员到鸡笼山庙祭祀功臣。
平阳府猗氏等县发生旱灾出现饥荒,(朝廷)命令户部赈济每户一石米,并且减免那里(指猗氏等县)的夏税。
戊寅日,任命前任户部尚书沈立本暂代刑部侍郎之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明太祖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