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4067年)九月初一,皇帝的堂兄嫂蒙城王夫人田氏去世。皇上因为夫人早年守寡有操守德行,非常敬重她。等到她去世以后,朝廷命令中书省前去祭祀,还命令皇后、皇太子、亲王各自用少牢祭祀,追赠她为蒙城王妃,护送灵柩返回临濠安葬。诏书上说:“我认为帝王要厚待亲人,必须把恩惠推及到宗族。何况妻子因为丈夫而显贵,生前死后都能享受荣耀,这是从古至今的惯例。堂兄嫂蒙城王夫人田氏,天性温和贞静,完全尽到了为妇之道,守寡坚守志节二十多年,正期望她享有高寿,可是却因病去世,朕非常悲痛。特地考查古代礼仪,于是(给她)授予美好的称号。可以授予蒙城王妃。”
戊子日,京城的城隍庙建成。起初,旧的城隍庙低矮狭小,皇帝下诏丈量土地重新营建修筑。不久中书省的大臣和尚书陶凯请求把东岳的行祠改建成庙宇,皇帝同意了。装修好了以后,设置了左右二司。曹凯又请求仿照前代建立六曹,叫做吏、户、礼、兵、刑、工二司,左边的叫左司之神,右边的叫右司之神。皇上命令撤销六曹,不必设立左右司,只称左司神、右司神,照旧。命令制作神主,神主用红漆写字,再用金粉涂抹,侧边用龙形的花纹装饰。到了这时建成后,命令董凯等人迎接神主进入太庙,使用王者的仪仗。皇上亲自撰写文章来昭告(天地)说:‘我出身平民,自从渡过长江(来到江左),已经十七年了,如今已经铲除平定众多英雄豪杰,统一了天下,治理百姓、侍奉神灵,只是考察古代典章制度(行事),不敢轻慢亵渎(神灵)。只有京都的城隍是天下都会的神灵,然而民间百姓私自偷偷祈祷,不遵循礼仪制度,亵渎轻慢更加严重。朕非常厌恶这种情况,所以曾经更改旧的封号,使它们符合实际情况,去除邪恶引导正气,让众天神听命于上天,让所有的鬼神听命于众天神,或许天神的权纲就不会混乱了。然而祠庙低矮狭小,不符合我敬奉神灵的心意。于是命令修缮岱宗行祠,迎接神灵居住,特别命令礼部尚书陶凯率领群臣安放神位,希望神灵能明察。’
己丑日,原元朝宗王扎木赤的指挥把都、百户赛因不花等十一人从官山前来归降,皇帝诏令中书省优厚地加以宴饮慰劳。设立官山等处军民千户所,任命把都为正千户,赛因不花等三人为百户,按照不同等级赏赐有花纹的丝织品、银碗、衣物,在大同赏赐田地住宅。
庚寅日,任命户部郎中程昱担任户部尚书。
辛卯日。户部上奏说:“赏赐军队的布料数量非常多,请命令浙西四府从秋季粮食中收取三十万匹布。”皇上说:“松江是生产棉布的地方,只让松江一府交纳棉布(来折抵赋税),以此来方便那里的百姓,其余的仍然像原来一样征收米(作为赋税)。”
中书省上奏说:都督同知汪兴祖既然兼任晋王的武傅,他的俸禄也应该同时(两份俸禄一起)给予。皇上说:“如果梁王前往封国,就拨给他;如今梁王还没有前往封国,暂且不要拨给。”当时皇上听到(有人)提到兴祖的名字,就伤感地想起了以前的武傅孙兴祖在战争中去世的事,下令仍然将他的月俸赐给孙兴祖的家人。
中书省的大臣上奏说:‘太原、朔州等地方的屯田,应该征收那里的年租,用来防备边疆的费用。’不答应。在此之前,曾经命令内外将校斟酌留下一些士兵守卫城池,其余的都去屯田。守卫城池的士兵每月供给一石米,屯田的士兵减半,驻守边疆的士兵每月减少三斗,官府给他们提供农具、牛和种子。到这时,中书省大臣说:“太原、朔州等卫所的屯田士卒,官府给牛和种子的,请征收十分之五的税,自己准备牛和种子的,请征收十分之四的税。”皇帝说:“边境的军队很辛苦劳累,能够自己供给自己(生活所需)就足够了,还想要收取他们的赋税吗?”不要征收(赋税、兵员等)。
任命鹰扬卫知事蒋礼担任户部侍郎。
壬辰日,册封皇嫂南昌王夫人王氏为南昌王妃,册封盱眙王夫人唐氏为盱眙王妃。皇上告谕礼部大臣说:“近来颁发赏赐的礼仪,很是丧失秩序。从今往后应当先把赏赐的物品放在奉天门内,然后再带他去见皇帝,听皇帝的宣谕,然后再给他,就让他谢恩离去,这样才符合礼节。如果把赐予的物品捧在前面,让接受赏赐的人跟在后面,这与向朝廷贡献的礼仪有什么不同呢?”于是礼部按照制度施行这件事。
命令免除陕西百姓的盐米。在此之前,陕西百姓的田地每亩缴纳粮食一斗,又征收盐米六升。到这时,皇上听说了这件事,告谕中书省和六部大臣说:‘陕西百姓的田地已经缴纳了赋税,又征收他们的盐米,这是加重赋税来使百姓困苦啊。’从今以后只征收正常的租粮,免除盐米。
癸巳日,诏令中书省礼官:‘凡是遇到降香祭祀在京城的山川等神灵,朕在殿中等待回奏,百官不必侍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明太祖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